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创新发展分析本科论文(共6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20:11

  

第1篇:产业经济学视域下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


  前言


  近年来,我国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便如此,在技术升级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阻碍。例如:在“顶层设计”上有所欠缺,缺乏相应的核心技术,没有完善的标准和体系,以及规模应用的范围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对物联网产业的动态优化选择,使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相关的研究人员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1什么是物联网


  针对于物联网,我国一直没有定义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和定义。但是从形式上来看,物联网的主要功能就是有效实现物与物的连接,主要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方面是物联网依旧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而进行应用范围的延伸的,另一方面是更好地建立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的对信息进行交互传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将物联网与互联网进行有效的联结,实现人与物的整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人、设备及其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更为和谐有效的管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从本质上看,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技术赋予物品“智慧”,使整个商品的生产、运营和交易能够实现智能化。它是一种将多种技术进行有效统一和聚合的网络技术,为人与物提供良好的沟通渠道,不断打造出一个“智慧”的世界。因此被成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在这种概念的作用下,我国也逐渐纳入了一些新型的产业和技术,早在“十二五”的规划上就明确地提出了要加强对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因此,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如何在对国外的经验进行有选择的借鉴,选择物联网产业不同的发展模式,从而更好的推进相关战略的实施,这不仅能够促进物联产业的发展,还能够使产业的组织更为规范,进而提高行业的业务水平,为企业的目标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创新整合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物联网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这种快速的发展进程中,还是缺少“顶层设计”,换一种说法说就是没有一个统筹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和发展蓝图,没有合理的整合因素,这就使得物联网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一个自发的状态,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很据各自的喜好特点来进行没有秩序的发展,重复的建设,这严重的导致物联网产业无法全面发展。这不仅导致资源不能够实现有效共享,还会给投资带来极大的浪费。除此之外,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程中,相关的规划意识和协调机制比较欠缺薄弱,导致研发的成本过高,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低,这种情况对我国的物联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国家的高层应该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行宏观的规划,才能够使物联网产业链得到完好发展。


  2.2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缺少核心的技术


  阻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有物联网技术的研发能力不足。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内的能源应用型产品产能过剩,但却没有拥有本国的核心技术。国内的物联网的发展首要问题就是缺少相关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上存在着严重的缺失,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对关键的核心技术进行完善和提高是我国物联网当前发展的最主要的课题研究。


  2.3物联网的产业链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物联网处于发展的初期,因此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应用的技术还不够成熟,这是限制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因为产业链的产生不够完善,企业的规模比较小,资源和利益的分配上存在偏颇,物联网产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各个环节涉及的诸多问题,例如:价值产生、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以及如何体现价值等等,这些问题都不能促进各个产业链之间友好合作。与此同时,我国的互联网在界定和分工的过程中也不够明确,一些重要程度环节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物聯网的系统设计、公共信息平台、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还处于缺位的状态,严重的限制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3产业经济学视域下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3.1加强产业“顶层设计”


  相比较互联网而言,物联网产业的操作流程和发展进程都更为复杂。设计的社会多部门、多环节的协同运作。从国家战略层面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突破核心技术难题、标准化体系建设等,这些都是加快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的关键因素。物联网产业要想实现有力的发展,离不开组织的领导和合理的规划。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对产业战略加强研究,建立完善的发展体系,对相关的政策和经济以及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转变,提高物联网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完善组织领导体系的建立,在分工上予以明确和强化。


  3.2完善商业模式产业链的构建


  在物联网产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为了促进物联网行业更为有效的发展,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可以依靠政府的相关政策给予商业的扶持,物联网要找到想法找到产业市场,这样才能够保证合理的需求度,而且物联网应用涵盖了诸多范围,因此相关的人员要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使流程中的管理体系更为规范和完善,有效促进双方互利共赢的模式建立,实现物联网行业的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运行,让物联网产业上各个环节和部门都能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这样才能够将上下游的产业进行有效的联动,为整个行业链的发展创立有利条件。


  3.3加强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研发


  国家在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过程中,应该能够及时找到瓶颈点和技术难点,能够抓准机遇,建立完善的物联网的标准化体系,尽快的找到在市场的主动权。而与此同时,还要推进物联网产业的示范和规模化的应用,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突出发展中的重点,对于研发的新政策和新技术,要采取试点示范带动社会投入,并且逐步延伸和拓展应用,扩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能够提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相关的研究人员应该对此加强重视程度,在不断的发展和应用进程中,对整个模式和技术给予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从而有力实现物联网产业的辉煌发展。


  作者:李静等

  第2篇: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地位与应用性质


  一、引言


  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课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才作为研究生研究的专业学科而设立起来。产业经济学是归属于应用经济学中的一个学科。从国外传入我国时,已经时一个较为成熟的学科,它的理论内容,已经时一个较为全面的系统。在实际经济交易过程中,是能够起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的。产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部分,产业政策与产业经济理论是一个整体,能够起到应用经济性质。


  二、产业经济学概述


  (一)产业经济学概念


  产业经济学结合了产业分析和产业政策,包含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内容,是相对较新的应用经济学下的一门学科。从西方的相关经济学,主要从产业内外关系以及企业组织的结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因此产业经济学,主要是产业组织理论为主,可以称为产业组织学这个称号。在国际期刊上,可以看到国外经济学上和管理学的相关内容出发,作为核心的主要学科教学中心,高校主要相关的课程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加入微观经济学的讨论,同时注入计量经济学体现其应用性质,还要就是产业经济学,这些都是学生必考或者参考较多的课程。


  (二)产业经济学理论国际发展


  产业经济学理论,从机器大工业时代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就提到注意市场分工以及机制等问题,这样的理论与英国经济学家在十九世纪提出的经济规模效应,从垄断引起的竞争,提出一定的矛盾。这样的产业组织结构,就是产业经济学的重点。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提出经验主义,这是产业经济学的初步组织理论化过程。到了六十年代,提出的市场的机构和行为、绩效等,这些确立了产业经济学的相关内容。一直到了九十年代,有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相关探讨,更多的西方学者,从产业组织的相关内容,结合了博弈论等相关内容,指出了产业经济学的战略性分析。


  (三)产业经济学理论国内发展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参与者愈来愈多。到了九十年代,产业经济学理论到了这时,才进入高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有了许多众多的研究成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学科发展的多样化,人才需求的精细化,这就促进了科目的发展。在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设置中,产业经济学从各个行业出发,按照经济的发展需求,在各研究机构和高校,都设定有相关的科目,产业经济学,也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学科,逐渐受到重视。


  三、产业经济学理论地位


  (一)从现代经济学科上分析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地位


  在现代经济学上看,产业经济学作为众多内容中的一个体系,内容较为完整。从经济内容体系中去看产业经济学,它随着经济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升,也越来越规范化和广泛化。作为二级学科,每个学科都有其特殊性。产业经济学展示的是组织产业结构的特殊性,有助于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潜在规律,更能够成为人们进行经济行为的工具。产业经济学理论,不仅从概念上,展示其专业的细化特质,更从其研究内容上,可以看出经济的产业分析的深入化。产业经济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更能够促进整体现代经济的发展。


  (二)从微观经济学上分析产业经济学理论地位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出发,产业经济学理论,也是对其深入和细化的过程。微观经济学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细化分析,这些都是为了找到经济运行规律服务的。只有对各个研究,才能看到企业经济学的个体作用,更能够从社会发展中,找到其相应的经济位置,从根本规律出发,找到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组织结构地位,促进微观经济学的深入化和完善化,这也是和产业经济学的相关企业分工特点,相符合的一个特性。


  (三)从宏观经济学上分析产业经济学理论地位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可以看到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整个社会政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性。这样的关系,不仅仅是促进作用,还有阻碍和停滞不前的时期。但是每个时期,都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相关的理论框架,从而发展经济。产业经济学从这样的整体出发,结合当前国民经济的特点,从而对经济结构能够起到广域上的整体量上的促进,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多样化和深入化。产业经济学理论,是能够和宏观经济学的个量上的促进,更能够多方面的促进。


  四、产业经济学应用性质


  (一)产业经济学理论经济性质


  产业经济学理论,可以从其理论经济学角度出发,以经济学基础为导向,结合基本的研究规律能够促进整个经济制度的公平化发展,更能够提高经济理论发展的效率。从经济体制的合理性出发,从经济体制的相关功能,能够促进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更能够使得经济发展的模式多样化。经济模式和经济活动的相关规律,可以包含众多学科,包括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应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基础,让其更实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经济性质,就是结合实际情况,使其更加具体化和实用性增强。


  (二)产业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性质


  产业经济学在其相关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其应用经济性质,从其研究的相关课题上看,产业经济学的性质,不仅仅包括规模经济的相关讨论,也不只是相关的竞争问题和垄断问题,其中相关合并和产业结构发展问题,应该注意到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应用性结合。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应该注意到经济发展的方向性问题,产业经济学的应用性质,从国家的不同特点,地区的不同情况出发,应该是符合当地特殊的情况的。这样的发展过程才能够促进产业经济学的应用经济学性质,更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研究,促进产业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性质的凸显。


  (三)经济学理论对应用性质的影响


  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是不断发展的,从市场的经济出发,结合经济发展秩序,从社会的实用性出发,从而得到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各种经济哲学中的相关理论的有效性。对于产业经济学的有用性质的凸显,是结合经济学理论而得出的。从凯恩斯的相关历史局限性,就可以看到经济理论哲学的发展,不仅从经济角度,更对社会角度,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产业经济结构也是根据经济学理论的有用性出发,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产业经济理论和政策。


  第3篇: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构建


  一、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


  产业经济学理论源于西方,并且是对经济学发展的一种诠释。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经济学理论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产业经济学理论流派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学发展以及企业的实际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流派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学观点,以及经济学规律,这也是促进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条件。然而,我国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无法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理论发展相比,所以这就需要我国经济学家能够不断发展研究,从而促进产业经济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与进步。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产业经济学及其在我国的发展,进一步找出适应现在产业发展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并且通过经济学理论的分支学科,探讨出以公有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内部产业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所以,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产业的发展以及我国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产业经济学理论


  产业经济学换句话说又称产业组织学和产业组织理论学,在应用经济学中,人们都把产业经济学成为应用经济学的分支结构,是非常重要的。起初,在我国,产业经济学并没有被人们一致认为是独立的经济学科,自从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的起源相比于其他的学科是较早的,可以追溯到马歇尔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从宏观上来说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各个阶段中,关于产业经济学的代表书作有《产业组织论》,是出自贝恩手写,在一九五九年被推出,这本书是至今为止最早出现的就关于经济学展开研究的一本系统性的图书。同时,《产业组织论》也标志着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然而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开始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发展,当时出版了一本名叫《产业组织与公共策论文选》的书,然后就以这本书为中心开始了对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这也标志着产业经济学理论已经开始走向了成熟的道路,在经济学的各个方面中都取得了很大的理论发展。由此,产业经济学理论开始慢慢的步入了正轨。


  三、产业经济学理论在西方的发展


  (一)哈佛学派


  哈佛学派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步形成,它的代表人物是梅森和贝恩。哈佛学派治理与产业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中建立了非常完整的SCP理论范式。也正是SCP理论范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经济学的初步成熟,也与此同时代表了产业经济学正式走向了独立学科的这一道路,对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也就此开始了系统化的理论研究阶段。


  (二)芝加哥学派


  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许多来自芝加哥的经济学者开始了对于SCP范式的研究,并提出了他们的批评,所以正是这个原因,SCP范式开始走下坡路,逐渐的衰落,自此以后,芝加哥学派开始逐渐取代哈佛学派,走向经济舞台。施蒂格勒早在一九八二年,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对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模式具有开创性的作用。施蒂格勒也曾经出版了一本叫《产业组织》的书,这本书的诞生也正式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对于产业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三)奥地利学派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奥地利学派的出现也预示着对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开始走向新的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所以从那以后,产业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开始对于理论基础。分析手段等方面展开了卓越性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泰勒而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版的《产业组织理论》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当今最具权威性的经济学教科书。奥地利学派从实质上说不仅继承了芝加哥学派的理论研究成果,更是在此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二十世纪以来经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四、产业经济学理论在我国的构建


  (一)初级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经济比较落后,而且经济发展滞后。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比较传统而老套,并且发展思维也比较落后,无法跟上产业经济发展的潮流。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无法迅速的接受西方先进的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情况。并且这一理论无法更好地指导产业经济结构的发展,所以,产业经济学理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以及发展,但是在这一时期,产业经济学理论却有了发展的萌芽,这也是产业经济学理论在我国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表现。


  (二)发展阶段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一些学者开始尝试运用西方产业经济学理论对我国产业组织进行相关研究,这也是促进我国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条件。虽然在建国初期我国产业经济学理论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改革开放之后所实行的市场经济为产业经济学在中国的打下了基础。大学开展产业经济学理论课程为产业经济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也体现出产业经济学理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这也是我国产业能够更好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成熟阶段


  在90年代后,随着我国产业的发展,也使得产业经济学理论在我国逐步成熟,并且得到了很多企业发展的认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很多企业都迅速兴起,并且获得了国家政府的支持。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或者是产业结构过于传统而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面临这一情况,产业的发展就投向了产业经济结构理论的指导,很多的企业都希望能够通过产业经济学理论而找到促进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方法。


  (四)完善阶段


  21世纪是科技发展占主导的时代,所以,这就需要每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大力发展生产力,并且将科技发展作为第一生产。产业经济学理论在21世纪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并且产业经济学理论指出,21世纪的发展要以第三产业为发展方向,摒弃传统的你劳动力为主的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科技以及服务行业,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学理论的完善。


  五、总结


  我国很多企业都进行了产业经济转型以及产业经济优化升级,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产业经济的平稳运行与健康发展。虽然产业经济学理论来源于西方,但是我国产业的发展都运用的是理论,所以总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理论在中国企业具有重要的地位。产业经济学在我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且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对于我国产业转型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何玲玲

  第4篇:基于产业经济学的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分析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是基于国家利益基础而进行的,按照要素划分的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要素上的禀赋是不同的,也正是这种差异性才有了国际贸易及国际贸易纠纷的出现。资本雄厚的国家(比如欧美国家)主要以出口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原材料和劳动力富足的国家则主要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但事实上美国这个资本雄厚的国家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这个劳动力富足的国家也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这一现象冲击了旧有理论,同时也催生了基于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的诞生。本文将以此为例,从而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相关现象的存在。


  一、公司成本效益构成分析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如果他们主要以经营海外市场为主,那么他们有三种经营途径可以选择:第一,是将生产环节放在国内,然后将产品在国外进行销售,这就是出口;第二,将生产放在本国,同时还在海外建设新公司来负责销售产品,这就是直接的国外投资;第三,跟国外某公司签定特许权合约,授权这家公司在海外生产并销售该产品,这就是特许权贸易。一家公司选择出口时,它的成本除了管理成本、研发成本、宣传成本外这些固定成本外,还需要承担关税和运费。在海外直接投资办厂虽然能够节省运费和关税,但会产生更多的成本,比如信息成本、政策性成本。一个公司是选择出口还是国外直接投资,主要是衡量哪种方式能够产生更大的利润,是商品资本流动还是货币资本国际流动成本较高是决定选择出口还是直接投资的根源。对于一些比较重、体积大、单位售价低的产品,比如矿石、原油等这些产品不管哪种运输方式,其运输成本都比较高,就不适合出口而更适合直接海外投资;对于一些单位售价内关税比较高的产品,比如烟酒、化妆品等,这些也不适宜出口而适合直接投资。中国为了吸引外资而采取的优惠政策,就是为了能使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成本降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少生产经营科技产品的公司都实施了海外直接投资进行全球化运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


  二、市场结构分析


  产业经济学理论指出,市场结构包括企业的规模及分布、壁垒和进入条件,产品差异及企业成本结构和政府管制的程度,用于衡量市场结构的因素有市场集中度、进入和推出壁垒及产品差异化程度,这些因素是决定直接投资和贸易流的动力。当国内经营一家工厂的固定成本越来越大时,就会出现公司级别的规模经济,导致公司的经营决策向海外直接投资倾斜,又由于有工厂这一级别的规模经济存在,这又会使得决策向出口倾斜。对小国经济而言,企业出口的规模经济意义重大,只有通过出口才能有机会获得经济性强大的规模生产,若在国内市场中大规模出现规模工厂,那么出口就要比直接海外投资更有优势。其次,产业经济学中,将产品差异与规模经济糅合在一起来分析企业在国际经济中的的作用,产品差异化更倾向于对单种产品进行多样化生产,规模经济则倾向于在某个国家进行多样化产品生产,并在各个国家各个公司专业化生产基础上进行贸易。因此可以说,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的结合是鼓励国际贸易,但并不鼓励外国直接投资。


  三、交易成本是贸易和投资的决定因素


  交易成本理论是产业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在国际产业经济学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解释特许权贸易和垂直一体化投资活动的现象。在上文中,我们就有提到过,特许权贸易是一个企业将特许权授权给国外的公司,让国外公司在该国市场上生产并销售该产品,这个企业按照销售情况的一定比例来计提特许权费用。特许权贸易,它的优势是能够让该企业不需要为进入到国外市场支付较高的费用,能够提升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但在实际操作上,获得特许权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从而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其次,跨国公司时常会面临一些国际贸易纠纷,为了在这些贸易纠纷中能够占据优势,就有了跨国公司垂直一体化投资的出现,利用垂直一体化方式来组织生产,可以对交易成本进行讨价还价,从而获得交易成本优势。


  四、市场绩效、汇率波动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在分析产业园经济绩效的过程中,习惯于局限在国内经济范围内进行分析,而忽略了国际经济关系,在实际中,投资流和贸易都会对国内市场绩效产生影响,其影响途径有两个方面:第一,通过进出口、投资流和贸易对国内市场产生绩效影响;第二,通过汇率的波动来影响国内的价格以及国内市场绩效。我们假设有存在美国和英国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在美国市场上进行古诺寡头竞争,两者都在常数的平均与边际成本的条件下各自在国内生产该产品,美企的产品用美元标价,英企的产品用英镑标价,汇率指的就是用一美与阿奴可以购得的英镑数量,如果能购的英镑数量越多,那就意味着英镑对美元贬值,当用美元等价物进行边际成本衡量时,汇率的增加的就意味着美元的升值,如果英国企业的产品用美元来标价,边际成本越低,其产出就会随利润的变大而变大。如果英国企业在产出占主导地位,美元的升值会使得美国的均衡价格下降,其所表现出的另一个现象就是美国在均衡价格方面下降程度要比美元升值幅度小。


  五、国际贸易对国内市场绩效的影响分析


  当国外的供应商参与到本国市场竞争来时,本国产品在外国产品的冲击下,竞争力必然会有所下降,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可以提升利润额,那么主导性厂商将价格控制在编辑成本以上的能力就会被追随性厂商扩张产量的行为给限制住,而那些可以在其他市场完成生产力转移的各国外供应商就会全部变成这种带有追随性质的厂商。


  六、结束语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我国已成为世界产业分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是选择国际贸易还是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还是取决于如何优化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成本和收益的权衡、市场结构的评估及相关贸易及市场绩效的考虑,因此,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第4篇:新产业革命全面推进产业经济学创新


  当前,以“信息和远程通信”“互联网技术应用”“纳米技术和新材料应用”“新能源和生物电子应用”等为标志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孕育突破,大量新兴产业和业态蓄势待发。这一轮新产业革命的核心是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度融合,主旨在于革新制造模式、创新产业形态、重建生产组织方式。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济学科,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受到历次产业革命的深刻影响,同时又以其对产业发展机理的深入剖析为产业革命的推进提供理论指导。根据新产业革命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结合产业经济学的研究现状,新产业革命将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为产业经济学创新开辟空间。


  企业非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


  开辟产业组织理论创新空间


  产业组织理论的经典范畴是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即SCP分析框架),核心问题是平衡充分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关系。在前两次产业革命中,伴随蒸汽机与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电力技术的广泛使用,出现了基于大机器生产和垄断厂商的企业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19世纪末美国第一家垄断企业——美孚石油公司的建立,使学界开始认识到基于规模经济的企业纵向一体化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在本轮产业革命中,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制造等技术在制造业中的深入应用,新产业组织形态将由大企业主导型和供应链主导型转向产业生态主导型。随着新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企业会出现垂直解体和网络化趋势,与之相适应的是企业组织结构将进一步扁平化,即非纵向一体化。同时,成本最低也将不再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来源,地区产业生态、组织网络、产品订制化程度等均构成企业的竞争优势。现有的产业组织理论还没有对网络化的产业形态进行刻画,还不能从理论层面回答产生网络化、扁平化产业形态的机理及其效应,新产业组织形态的特点已经很难用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范式进行研究。


  面对规模经济优势的式微,产业组织理论需要对产业生态、组织网络化、产品订制化等新竞争优势来源进行理论分析,并将其纳入产业组织理论模型加以讨论。一种可能的理论创新路径是革新当前产业组织理论范式,理论分析的起点应该从分析代表性企业过渡到分析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并将抽象的社会网络概念量化为理论模型可以度量的变量。另一个可能的方向是弥补现有研究中侧重生产效率研究而忽视企业价值链测度的不足,将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焦点都转向垂直解体后企业核心业务价值链的提升,将价值链作为评价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变量。


  工业和服务业高度融合


  开辟产业结构理论创新空间


  传统产业结构理论将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块,认为三大产业随着经济发展会出现比例变动,即配第-克拉克定理。但如今新的情况是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产业链分解并向服务业延伸,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度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制造业的服务化是本次产业革命的新现象,在产品设计、职能分工、生产线构造、流程再造等领域的表现尤为明显。显然,配第-克拉克定理已不再完全适用。产业结构理论中还有一个霍夫曼定理,认为工业发展存在四个阶段,整个工业化过程就是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资本品的净产值将大于消费品。而新产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智慧制造,制造业将会前所未有地秉持需求优先而非成本至上理念,需求的异质性成为新产业革命的不竭动力。在此基础上,可以预见消费品的比例可能超过资本品,而霍夫曼定理将无法解释这一新现象。


  可能的创新方向是:重新界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二者高度融合的部分适当打通,结合当前的产业发展现实,革新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还应回答基于新产业革命的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内在机制和发展路径,并通过建立评级指标体系对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理论的再造。


  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同发性发展


  开辟产业政策理论创新空间


  西方产业经济学主张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在此基础上,日本学者进一步强调政府管理的重要性,将产业政策置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入产业经济学,也将产业政策作为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界对于政府产业政策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如果说前两次产业革命中我国都是被动参与和跟随者,被动嵌入发达国家构建的全球分工体系与价值链网络,那么,在这次产业革命中,我国已在部分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与发达国家的同发优势,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值得思考的是,在我国这样的转型发展中国家,同发性产业发展是否存在不同于西方产业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中国故事”:产业政策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本轮新产业革命的特点是“两化融合”,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有鉴于此,我国既需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也需要强化产业创新能力。而现实情况是,科研院所占有主要研发资源而产业化能力较弱,企业研发能力不强却有较强的产业创新积极性。如果政府不实施相关产业政策,产业创新的局面就很难打开;但过度的产业政策可能使产业发展陷入刺激—扩张—膨胀—紧缩—下滑—刺激的循环,存在产能过剩、畸形发展的风险。


  如何确定产业政策的最优实施策略?潜在的创新路径是:引入博弈论中的激励理论,从微观机制寻找答案;另一路径是融合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探索兼具理论性与操作性的产业政策实施方案。这一理论创新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中国特色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生长点。


  “互联网+”产业形态


  开辟产业形态演变的理论创新空间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在经济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与应用过程。它是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的结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以人为本的创新2.0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新型产业形态。随着互联网加速从生活工具向生产要素转变,其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日益紧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业态更加密集涌现,“互联网+”这一新型产业形态将成为产业竞争、企业竞争的重要载体,其发展迫切需要学界提供理论支持。目前产业经济学对该类产业形态的研究甚少,简单套用现有理论进行解释又存在严重局限性,因此需要针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的理论创新。


  产业经济学需要回答“互联网+”产业形态的内生机理与演进机制,刻画该种产业形态的企业竞争模式和优势来源,并从理论高度分析其发展路径与产业政策支持。我国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上具备一定优势。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为产业形态演变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来源,有条件产生具有世界影响的理论创新成果。


  第5篇: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试析我国电视游戏媒体现状


  十多年来,我国游戏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以游戏运营作为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的腾讯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越全国所有传统媒体的总市值,游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愈发明显。与网络游戏媒体蓬勃发展相比,电视游戏媒体的发展,却一直缓慢,其知名度、影响力甚微,既有环境、政策的原因,也与电视媒体在参与行业产业运营层面缺乏成熟经验不无关系。下文将试从产业经济学SCP理论的主要方面,对电视游戏媒体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总体性的观察,借以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启示建议。


  一、市场结构


  1、游戏用户规模急剧增长


  我国游戏市场近年来迅猛增长。2013年12月28日在武汉举行的中国游戏产业年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游戏市场用户数量达4.9亿人,销售收入831.7亿元。据报告统计,2013年中国游戏整体用户规模同比增长20.6%,全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与去年相比,大幅增长38%。①随着近几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持续热销,中国的大多数游戏企业都已经实现移动互联网化,使得移动游戏出现“井喷式”增长。


  2、公共频道游戏节目的全面禁播,付费频道监管模糊


  从2009年初开始,国家广电总局连续发布了几份文件,禁止公共频道播出电脑网络游戏类节目,曾叫停了当时一批电视台的网络游戏节目。而之后的几年,一旦有某些个别频道企图在栏目内容的设计上触碰网络游戏这一敏感地带,往往不久就被当地文广局甚至国家广电总局点名批评,要求立即停播整改。


  但与此同时,国家也看到了近几年游戏产业的全面蓬勃发展,以及其巨大的产业经济空间,因此从产业运营的角度,与公共频道的全面禁止相反,在付费电视领域,则向国内两家媒体机构上海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分别颁发了专业游戏数字付费频道的正式运营执照。并且在数字付费频道领域,广电总局的总体内容监管政策和力度较公共频道大幅度减弱,针对数字付费频道的游戏节目内容,除了需参照《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原则上避免播出暴力、血腥的内容外,并没有特别针对专业游戏频道的监管条例和禁令。


  付费频道的监管模糊,一方面给专业的游戏频道以生存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符合客观新闻类、意识形态宣传类内容免费,小众化、专业化内容闭路付费的全球及中国更长远的电视媒体发展趋势。


  3、我国观众普遍缺乏付费习惯,令付费电视发展缓慢


  虽然付费电视领域,频道专业化程度高、内容与开路频道相比,更具有受众指向性,但目前中国付费电视的发展却十分缓慢。截至2013年7月,全国数字付费电视的用户网络覆盖虽已达到15152.9万户②,但根据各地网络公司运营商的不完全统计,实际付费用户只有1500万户左右,究其原因,除了中国各省市负责付费频道传输及用户发展的网络公司市场化意识极弱之外,中国电视受众普遍缺乏付费观看电视内容的意识习惯,则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4、电视游戏频道受众面小,忠诚度高


  与影视剧、综艺娱乐等内容相比,游戏节目的电视受众,相对份额很小,但其用户忠诚度较高。以上海电视台旗下的专业数字电视游戏频道“游戏风云”为例,其播出内容在数字电视点播平台的用户到达率在平台所有15个内容类别中排名第十,但用户回访率则在15个内容类别中排名第五。


  5、网络游戏媒体目前占据强势地位


  与电视游戏媒体产生巨大竞争关系的,是以腾讯游戏、网易游戏、搜狐畅游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游戏媒体的强势地位。这些互联网公司,一方面既是游戏的直接开发者、知名游戏的代理者,另一方面,又凭借其自身的互联网媒体平台,拥有在网络上的极大发声平台和话语权。用户对于游戏类信息的大量关注、了解,可以毫无障碍的通过这些最主要的网络游戏媒体获取。


  二、市场行为


  1、以赛事运营、游戏运营介入游戏产业链


  受限于中国对于数字付费频道不允许进行硬广业务的规定,且中国的电视观众对于付费看电视又没有习惯意识,因此付费频道的生存和发展,事实上十分考验频道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如果仅仅依靠简单的软性商务植入,由于受众规模的局限性,很难持续、有效的引入大量商务客户。因此如何开辟更为有效的频道经营思路十分重要。


  游戏产业作为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行业,电视游戏媒体身处其中,可开拓的产业运营空间十分巨大。以上海电视台旗下的游戏风云频道为例,在2007年开创了自制电子竞技电视联赛节目《G联赛》,在创造了高收视的同时,网络点击量也经常突破百万,为频道开拓了赛事运作的转型之路。通过《G联赛》成功在业内打响频道影响力之后,游戏风云开始试水网页游戏运营。2010年起,游戏风云开始与游戏开发商合作联合运营几款网页游戏,项目很快盈利,此后频道又更进一步开启独家代理页游的运作模式,实现收入爆发式增长。目前游戏运营收入已经成为频道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之一。


  2、与游戏厂商之间既监督又合作的尴尬地位


  电视媒体本身由于长期以来,占据了最主流的传播渠道,原本应该是十分强势的,而在游戏产业领域,电视并不是其原生渠道,因此现在的电视游戏媒体,一方面想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曝光游戏厂商甚至行业中的负面信息,另一方面,由于电视游戏媒体均为付费电视频道,按照国家广电总局规定,不允许进行纯商业广告的播出,因此其不得不依靠与各大游戏厂商的合作来维持其经营。这让电视媒体和游戏厂商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尴尬,该曝光批评的地方有顾忌,该强势表明立场的地方有犹豫。


  三、市场绩效


  1、用户规模逐渐扩张


  虽然中国的数字付费领域发展缓慢,但经过十年的频道运营发展,目前国内的两家电视游戏频道,均在用户规模层面,扩张态势逐渐增强。上海电视台的游戏风云频道,在全国的数字电视用户网络覆盖已达到三千万以上,在北京地区,则已在有线电视数字整转区域全面清流播出,可进行收视的用户达到400万以上。同时,该频道也借由上海电视台旗下经营的IPTV业务,通过电信网络,覆盖全国近3000万的用户。


  2、持续稳步盈利


  在用户规模持续增长的基础上,电视游戏媒体本身所具备的价值也越来越大,其自身的商务价值、渠道价值、平台价值被逐步挖掘和提升。同时,如上文所述,由于在频道运营的思路上,从简单的依靠栏目招商,转变为依靠赛事运营、游戏代理等多种方式来扩大收入来源,使得数字付费游戏频道能够摆脱亏损的频道运营层面。


  四、小结与启示


  1、凭借电视媒体的内容制作优势,扩大电视游戏节目的影响力


  一方面,在节目内容的制作领域,电视媒体相较于网络媒体依然具有绝对的优势,可以在用户规模逐渐扩大的基础上,逐步培养用户观看电视游戏节目的意识与习惯。


  2、发挥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在游戏行业内树立地位


  作为政府认可的游戏电视频道,应该树立行业内作为媒体的权威地位,作为监督人的角色,应该让游戏厂商有所顾忌,报道一些尖锐的问题,让游戏厂商意识到仍有电视媒体在监督记录这个行业,相信在频道本身盈利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加以时日,必定会改变电视媒体和游戏厂商之间的地位差异。


  3、在代理游戏的同时,也尝试通过资本运作涉足游戏开发领域


  从游戏用户的角度来说,游戏依然是吸引用户流量的首要产品,仅仅依靠代理游戏,对于目前的电视媒体来说,更像是一场对游戏质量、市场反响的预判赌博,赌赢了就能够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赌输了则将对频道的收入来源产生重大影响,且容易在合作中,受制于游戏公司/厂商的谈判制约。未来,随着频道自身的资产能力提升,可以尝试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投资或收购部分优秀的游戏开发企业,使得频道拥有几款优质的自主版权游戏,从而使电视游戏媒体在游戏产业中,形成良性的自我生态循环体系。


  作者:杜玮

  第6篇:试论产业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


  一、引言


  课程改革有着相对统一的模式,对学校来讲,需要的是充分的理解和强力的执行;教学改革存在着无数种可能,对学校来讲,需要的是勇敢的尝试和科学的创新。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既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更决定着课程改革是否在课堂中能够深根发芽。


  二、产业经济学概述


  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出发,探讨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三、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方向


  (一)首先是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继续深化自己在产业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尽量做到学生有问必答,有答必对,有答必清楚。


  (二)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秉着“因材施教”的方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经济类专业的实际操作性较强,我们在SCP分析范式、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与产业布局的讲授中增加了大量产业发展与地区产业规划案例,以利于学生的专业课的学习。


  (三)在课堂教学环节,根据已往经验,首先进一步加强考勤,只有让学生坐在课堂上,其他的想法和方法才能起到它的作用。


  在课堂上大家应该踊跃的回答问题,参加课堂讨论和进行提问。如果在课堂上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或是授课速度过快及建议适当放浅课程深度。


  其次,充分利用课堂报告:课堂报告是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经济生活相结合基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并且,将信息和分析介绍给他人并说服他人的能力也是每个人需要掌握的必要能力。因此,要尽力做到每名学生都能做一次课堂报告。课堂报告将由3-4名学生组成的小组共同完成。学生可以自愿的组成小组。小组的名单一经确定,将尽量不予以改变。小组的每个成员应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完成报告的准备和演讲。学生报告内容将选择与西方经济学相关的题目作为报告主题,报告结束后,其他学生可以向报告人自由提问,报告人应能顺利的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整个过程应掌握在10-15分钟之内。


  (四)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案例教学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案例引入《产业经济学》课堂教学中。《产业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内容涉及经济学中的方方面面,不仅理论内容丰富,而且实践性强,许多理论与我国的国情和历史背景差异很大,加之要通过大量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以及经济学的特有概念去理解整个西方经济学原理,因此学生容易感到抽象枯燥、难以掌握,很难将所学西方经济学原理与我国的经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中介性的载体,将国外成熟先进的市场经济理论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也是产业经济学作为实证经济学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要求。


  2.开放式教学法。授课过程中结合社会生活的经济热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多角度的剖析和点评,一方面考察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灵活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换位教学法。鉴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换位教学法,即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参与教学,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回答学生提问、批阅专题论文等渠道学到不少解决问题的思路、技巧和独特视角。


  4.形象化教学手段。教学手段不应是单一的黑板与粉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制作《产业经济学》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大教学信息量,也减少板书时间,而且生动有趣的动画又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五)拓宽知识宽度


  要让学生考得好,就得让学生学得多,而“学得多”在特定学科里,因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边界已经划定了,所以“学得多”和“学得深”基本上是同义词。这么多年来,大家都把学科知识学得深和学科考试考得好相等同,这才出现了教学中喜欢教那些偏、难、繁、杂的知识,道理很简单,其他教师都教过的知识,自己是一定要教到的,但这并不能保证自己的学生比其他教师的学生考得更好;只有你教了其他教师没有教到的知识,才可能让自己的学生“出类拨萃”。


  (六)由于本课程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了使学生能深刻理解理论知识,采用考前进行集中辅导、平时随时辅导答疑、课间答疑、电话和互联网辅导等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合理比例的课堂讨论和习题讲解课。


  (七)根据课程教学统一要求,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将会在每章结束后留有作业。交作业的时间应在给出作业的第二周交回,晚交作业将视为作业不合格。在做作业时可以讨论,但每个同学都必须独立完成作业答案,否则也视为不合格(双方都是)。并认真批改,指导学生学习。此外,还安排“课程小论文”,由学生独立完成,以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建立《产业经济学试卷库》,满足教学的急需,为考教分离奠定基础。积极探索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的改革,例如,将闭卷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积极性相结合,同时准备采用更加灵活的考试方式,比如抽题面试,希望通过考试的安排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此外,在授课之余,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课外学习,可以尝试指导大学生创业计划及其他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学生社团等。


  作者:付书科

上一篇:低碳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模式分析

下一篇:发展经济学结构演变发展影响毕业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