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经济管理类专业跨学科发展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6-12-03 11:25


20世纪中期开始,人类社会进入“大科学”时代。这迫切需要高校要加快学科调整,加强学科间交叉,鼓励基础学科与应用技术学科之间融合。学科细分虽然拓展了科学研究的空间,但其僵化的层级结构也导致了严重的学科鸿沟,产生“斯诺命题”,导致跨学科沟通与协同十分困难,很多新型的复杂问题难以通过综合多个学科领域的力量协同解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目前专业跨学科融合教育在我国高校推进速度与程度差异较大,需要客观地分析高校跨学科融合具有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策略。


一、优势分析


1.学科本身的发展需要


人类社会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一两个具体学科难以解决,需要若干个学科甚至若干个学科群来共同应对。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各种外部资源支持和竞争性制约因素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跨学科研究更强调不同学科间的综合性、整体性和跨越性,这些都为我们解决问题打开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科的自身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跨学科融合拓展了学科研究的理论视野、丰富了它的研究途径,不断为学科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另外,不同学科之间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可以促使新兴学科的诞生[2]。


2.高校变革的推动


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规范性和专业性是教育模式中的突出特征。高校中的学科门类划分很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样性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与社会的需求脱节,必须有所改变。跨学科融合给高校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多学科渗透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跨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与传统的教育理念差异较大,更加强调全面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为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以及学科综合化发展,高等院校必须进行变革,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二、劣势分析


1.跨学科融合组织上存在障碍


我国大学普遍实行“校一院一系”三级组织模式,这种模式致使我国高校院系间相互隔绝,阻碍跨学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学科边界非常清晰,一个学院可以有很多个专业,但各个学院之间存在许多的壁垒和障碍,而且这种局面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此外,教师都是隶属于某一学院或者院系,教师的工资、职称和福利都依附于院系,而且教师的流动都是有限制的,需要得到院系的同意。这就限制了教师的自由流动以及信息的共享,最终制约了跨学科融合。


2.人员匮乏和教学体系不完善


传统教育模式专业性较强,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很难同时精通地掌握两门或两门学科以上的知识,特别是跨度相距比较大的学科。因此找到可以促进跨学科融合的人员比较困难,以至于跨学科融合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跨学科的教材也是制约跨学科融合的重要因素。在跨学科融合的初期,教学内容无法标准化和规范化,缺乏权威的教材。因此,只能由教师根据对跨学科的理解、自己的兴趣以及知识背景来传授课程,由此导致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3.评价体系存在缺陷


现在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对本专业的贡献程度为主要考察指标。然而在跨学科融合过程中,教师的贡献无法清晰折算为对本专业的贡献,大多跨学科融合成果都是许多专家共同完成的,导致教师的贡献无法量化,从而造成教师的投入与利益分配不相符的困境,这就打击教师参与跨学科融合的积极性。另外,跨专业融合属于新兴事物,对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失败的可能性较大,许多教师往往望而却步、知难而退。


三、机遇分析


1.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现在社会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复杂,这要求我们必须从多个方面2016年以及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比如说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如果从单一层次来分析,不能较为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势必会造成研究的片面性。而跨学科融合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跨学科融合可以带来方法的共享和信息的交流,可以开阔研究的视野,跨学科融合更适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就业层面的需求


我们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是复杂的,对人才需求不再是单一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也就是复合型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复合型人才就要求有宽广的知识面,宽广的知识面包括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等方面。跨学科融合能够实现文理渗透、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由于跨学科融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够使得学生运用“多学科”的观点看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就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强调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而且还看中人文素养与社会经验相结合的重要性,把厚基础、宽口径、亲和度和拓展能力作为一种人才的评价标准。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借助于跨学科融合的培养模式。


四、挑战分析


1.跨学科融合项目支撑力不够


由于跨学科融合科研项目涉及许多不同学科,跨学科融合的项目很难立项,致使跨学科融合的研究缺少资金和政策支持,即使在申报成功后,由于涉及多种学科,需要许多专家共同协助完成,并且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增加了跨学科融合项目研究的难度。


2.学生的热情不高


学生是高校跨学科融合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学生对跨学科融合的激情不高是阻碍高校跨学科融合的重要原因。跨学科融合涉及多种学科,特别是在高校中专业划分十分明显,专业之间的知识差异性较大,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时,需要掌握更多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对跨学科的专业不感兴趣,这就影响了跨学科融合的进度。


五、经济管理类专业跨学科融合发展的策略


本文主要是针对高校跨学科融合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梳理了目前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跨学科融合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据此提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相关的发展策略。现对本文SWOT分析法进行总结。


策略


(1)借鉴国外融合经验


国外一些院校在跨学科融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高等院校跨学科融合发展,可以吸收借鉴国外高等院校成功的发展经验。国外成功的跨学科融合的经验表明,跨学科融合源于社会中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应从实际出发,找出准确的融合点,这是跨学科融合的基础M。此外,跨学科融合离不开重大项目和学术研究平台的支撑,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发挥各自学科的比较优势,完善学科体系,有利于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2)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紧贴市场需求,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跨学科的背景,掌握多种技术或者综合技能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现代经济社会多元化趋势和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倒逼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和开发学生应对生活、工作中的实际能力柔韧性和灵活性,注重对人综合能力的培养。


(3)营造良好的跨学科融合环境


首先,要在高校中营造兼收并蓄、包容互鉴的文化环境,打破和消除各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其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人们对跨学科融合的认知度。良好的跨学科融合环境,可以为跨学科融合提供土壤,促进其快速成长。


策略


(1)实行学部制,为跨学科融合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


学部制是具有尚起点、尚标准和尚要求的开放式跨学科组织模式,明显优于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校-院-系”组织模式。学部制将相对靠近的学科、学科群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发挥优势学科和综合学科的优势;组织管理上避免了机构复杂、架空和冗余,实现了资源、信息的共享,学部制以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为核心搭建创新平台,避免了以前各学院间各自为政的情况,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此同时,学部制还满足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跨学科融合的带头人


由于跨学科融合通常是依托于某一学科体系,同时又要善于兼容并蓄其他学科,这就对研究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这样的跨学科融合的带头人较少,成为稀缺资源。因此,高校推进跨学科融合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实行若干学院联合培养,共同促进跨学科融合。也可以通过派遣教师去跨学科融合的院校学习交流甚至出国深造来培养跨学科融合的带头人。


(3)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体系,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要充分发挥激励体系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了调动教师参与跨学科融合的热情,高校中教师的工资、津贴和职称应该与跨学科融合的成果直接相关。根据教师在跨学科研究中所承担的工作量或者所做的贡献,决定教师的工资、津贴。此外,跨学科研究有其独特的复杂性,因此在从事跨学科研究中应当允许失败。


策略


(1)加强政策和财力支持力度


推进跨学科融合不能只靠高校,政府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本身首先要树立积极推进跨学科融合的发展的理念,在政策上出台相关鼓励措施,积极推动高校进行改革,高校本身要创造条件,促进跨学科融合的发展。一定的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和高校的研究基金可以适当向跨学科融合倾斜。


(2)优化课程体系


对现有的课程的体系进行整合和优化,适度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专业课,注重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增加选修课的广泛性和选择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注意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有序的衔接。人文专业与理工专业之间要开设一些文理融合的课程,推动两者有机结合。


策略


(1)夯实学科基础,打造跨学科融合的研究平台


在推进跨学科融合中要善于搭建优秀的研究平台。经济管理类专业突破原有的学科壁垒是一种趋势,需要将不同的学科理论、方法或思维有机地融为一体,打破过去固有的按专业划分的知识体系,构建一种将不同知识体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创新学科交叉体系,打造“大部类”各专业间资源共享、优势整合、彼此支撑、互为依托的研究平台。高校可以依托学科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建立各种各样的研究中心。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身就应强化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拓宽实践教学的范围、内容和形式。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以后就业的方向,跨学科选择一门与本专业相近或者是相关的实验课程,在课程结束后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强化跨学科融合的专业优势。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分配学生相应的任务,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作者:方大春,张凡(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马鞍山 242000)

上一篇:可持续发展下的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对策

下一篇:解决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青海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