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本科工商管理创新改革毕业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09:54

  

第1篇: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


  工商管理专业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然而近年来,我国工商管理的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增多,这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总体而言,市场经济对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需求日益增大。但与此同时,许多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合适岗位,相关企业也无法找到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显然,若要促进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本科院校就必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学生特点和教育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拓展人才培养途径,提高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


  1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原则


  (1)考虑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具体工作中主要负责生产、咨询、人力资源、计划、营销、财务等管理工作,工作性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本科院系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工商管理难度日益增大,这就要求工商管理人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技术、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不仅要熟练掌握工程技术,还要了解经营管理理念,此外,还应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因此,本科院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时应充分考虑这些专业特殊性,不仅要关注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社会公益心、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促使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协调、沟通、组织、交往、领导等多项管理技能。


  (2)采用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各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存在差异,在师资力量、招生条件、择业范围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各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地方类本科院校可以依据地区特点,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全国重点本科院校具有生源素质高、师资力量雄厚等优势,因此,可以着重培养研究型、通用型、外向型工商管理人才;师范类本科院校则应注意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方面的人才。总之,各本科院校应当在遵循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不同职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3)增强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本科院校的教育创新不仅要遵循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还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因此,本科院校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并与之进行双向互动。本科工商管理教育要面向社会和未来,依据实际情况,准确把握管理理论和国内外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增强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此外,还要坚持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培养宽口径、强能力、厚基础、高素质的新型工商管理人才。注意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最后,要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工商管理专业口径,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以提高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4)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相较于发达国家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我国仍有许多需要借鉴完善的地方。许多发达国家的本科院校主张将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依据一定的比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独立性和综合性。发达国家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接受基础的人文和管理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日本许多本科院校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尤其关注学生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商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我国若要完善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会计事务所、商社、企业财务部门、内外贸企业、海外贸易会计社、金融保险等部门和企业输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2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


  2.1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新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是要切实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单一化知识讲授、枯燥的理论识记和僵化的课堂板书。依据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和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特点,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形式和教学内容。尤其是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对提高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具有显著成效。案例教学主要是指选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反映实际管理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在本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和讨论复杂的现实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管理理论应对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教学法则是指针对客体和教学内容的特征,为学生安排相应的角色,并创建管理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解决管理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现实管理环境,并提供相关决策参数,引导学生在这种模拟的环境中,分析、判断、解决相关的管理问题,并就解决结果进行全面研讨,从而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项目研发。引导学生参与论证、开发、推广教师与企业合作的相关项目,增强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2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具有广泛性,还要找到准确的切入点。相较于其他专业,工商管理涉及到的管理活动相对宽泛,因此,其教学内容也应当适当扩展,但要注意核心课程的设置,只有这样才能凸显教学重点,明确人才培养方面,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教学体系也应当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条件也各有不同,因此,在本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既要关注共性的基础教育,又要结合自身实际凸显个性特色。各本科院校应当全面研究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进行科学的教育定位,合理规划教学体系,安排教学内容。例如,某本科院校毕业生多选择到企业就业,所以该校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就应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发展需求。不仅要开设概率论、线性代数、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数理统计等基本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还应安排学生学习纺织、机械制造、化工、电工学的基础知识。只有突出学科特色,才能促使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2.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首先,本科院校要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协调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安排学生进行课内实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践、毕业论文、社会调查等实践学习。同时,还要注意探究实践教学的新方法,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内实践训练,还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实践机会。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在假期期间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工商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参加ERP沙盘模拟大赛、全国物流设计大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让学生通过这些赛事了解最新的工商管理信息,并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其次,要革新实践教学的手段,要创办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践的平台,并采购相关的实践软件,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模拟演练。最后,要探寻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实践教学时间相对较短,若要在有效时间内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并及时总结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


  2.4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


  教师在本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若要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增强教师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构建一支双师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要求本科院系首先要鼓励教师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管理咨询、科研立项等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最新的工商管理参数。其次,要聘请一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最后,要构建合理的科研机制,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而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2篇: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研究


  1工商管理专业市场需求现状与能力要求


  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近些年来非常热门的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方向包括: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金融学、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和企业管理等方向,各专业方向的企业人才需求数量比例分别为62.69%、35.82%、23.88%、26.87%、14.93%、40.3%、50.75%。


  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物流管理、企业管理等工商管理方向市场存在较大需求,一方面说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可能存在毕业生不足以满足企业的能力要求,导致需求与供应不协调。对工商管理毕业生需提高的能力类型调查结果显示,强调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占34.39%,沟通能力的占31.34%,团队协调能力的占26.87%,领导能力的占16.42%,学习能力的占20.9%。这说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个人基本素质能力上与企业需求还存在些差距。另外企业还反映有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社会阅历和实际经历了解甚少,占67家调研企业的4776%,实际解决能力欠缺占46.27%。


  2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地方高校数量大大增加,在校学生和应届毕业生人数都有了很大的增加;工商管理教育的专业学科设置得到了很好的调整和优化,许多地方高校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先后增设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工程管理等新型管理专业,及时满足了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广泛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采用了与国际接轨和符合现代经济特点的新课程和更注重实践的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尤其是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供过于求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市场化、国际化的严峻挑战。培养具有扎实管理知识和丰富管理经验,熟悉企业市场运作,具有应变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向现行的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的问题,已成为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必须尽快解决的任务。


  3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的方法


  3.1改革教育培养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理论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应针对每个学生在知识结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和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化来进行设计,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实践实施中,一是要推行以全面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培养模式,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包括专业方向、课程层次、学习进度等方面,突出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个性化教学,通过学生的自我设计和跨专业跨系选课,提升学生知识结构的交叉互补性、多学科交叉复合性。二是根据学生意愿,组建专业方向选择,加强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推进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3.2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积极推进创造教育和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上,从学生应有的管理知识、能力、素质来具体优化课程体系设计,以能力实践技能培养为中心,以精品实践技能课程建设为重点,突破原有课程的建设,注重实践技能系列课程的建设,构建“实践技能能力主导型”管理系列课程的新体系,进行工商管理系列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3.3大力提高教师从事案例教学的素养。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熟悉并习惯于这种教学法。一个教师从不熟悉到熟悉案例教学,至少要花2-3年的时间。因此,必须鼓励教师赴案例教学开展得较好的国内知名商学院甚至国外名校进修相关课程,资助相关教师参加案例教学法方面的培训;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教师去企业从事一段时间的实际管理工作,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大力提高管理学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并且,要大力推动相关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仅靠教师的单独摸索是难以构建一支合格的案例教学队伍的。


  3.4构建“一核三维”的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一核三维”即以“应用型”培养为核心,从课堂维度、企业维度和评估考核维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应用型:即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用实践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这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核心。


  (2)课堂维度:协调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关系。第一课堂指按照培养计划在校内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如理论与实践课间的学分比例分配、课程的设置、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关系等。


  (3)企业维度:校企合作,顶岗实习。除学校层面出台推动校企合作的积极政策外,还应注意实习时间的调整。特别是顶岗实习,企业在给予学生实习岗位的时候,往往要求学生供应的连续性。


  (4)评估维度:实践效果需要可量化的指标或设置标准来进行考核。实践教学往往比理论教学考核要复杂。软件模拟建议量化,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以及实习环节而言,应当明确报告和实验过程考核的依据和标准,组成实践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考核。


  4总结


  由传统的工商管理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向新型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是现代教育理念对传统观念的一种突破,是符合经济社会发趋势的一种历史进步,因此,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抓住有利的历史机遇,就一定能够成功的培养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上一篇: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论文(共2篇)

下一篇:工商企业管理银行制度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