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工商管理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15:06

  

第1篇:论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国家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工商管理职业规划专业的大学生,不仅是国家人才资源较高层次的一类,同时是企业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更牵动着学生和家长的心,因此,在国家、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就业形势有所缓和,但就业人数依旧有增无减,依然存在人职不匹配、供需结构矛盾、人才总量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主要问题具体如下。


  (一)就业心理准备不足,择业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不难发现,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简单规律而有保障的生活,但这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在结束大学生活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的转换,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了解并融入社会,主动适应社会,正确地迈出人生这关键的一步。


  (二)专业知识杂却不精,竞争力不够强


  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课程门类较多,学习内容也很繁杂,将许多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但并未深入研究,而是作为入门知识掌握,这使得该类专业学生知识体系十分庞杂,但却不够精,在毕业应聘时,选择方向够多,却未能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反而不如一些单一技术专业就业好。


  (三)职业实践能力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当今社会需要的更多是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对综合技能水平要求较高,但大学生在实际择业中表现出了普遍职业实践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解决实际能力低等方面上。大学毕业生知识更多来自于书本,社会实践经验十分少,甚至于为零,知识结构很单一。


  综上所述,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要想顺利就职、拥有满意的职业生涯,制定正确合理、完整全面、顺应时势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工商管理类专业高校职业规划俨然未能完全成熟,以下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其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层分析。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完善都需要一定的过程,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正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职业规划依然存在格局不完善、体系不健全、方式不规范、内容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只有找出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一)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规划意识淡漠


  虽然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然而大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性质、内容、方式认识并不够充分,规划意识较淡漠,使得职业规划充满不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功利性强,以短暂的就业目标为终点,没有长远规划,以及自我意识过强,规划主要从自我出发,完全忽视了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规划不够详细全面,可行性与实用意义很低。


  (二)缺乏专业的指导力量,教育落后


  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虽然现已在全国各大高校普遍受到重视,但由于资源不足、支持不够、相关政策等原因,大学职业规划教育基本停留在就业这一具体问题上,目前并没有独立的课程体系形成。加之专业教育指导人员的缺乏,很多高校虽然成立了就业指导的专门机构,但是其办公人员基本还是以非专职教师为主,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队伍。


  (三)自我认识不够客观,目标设定脱离实际


  由于职业规划意识的薄弱、专业指导力量的匮乏,大学生对自我认识并不够客观,不能全方位正确地地进行自我定位,同时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一个与社会联系十分紧密的专业,并且路径与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时机选择中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最终将使得职业规划失败。


  以上三点是当下最主要、支持最多的职业规划现存问题,当然,作为起步阶段,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还存在诸如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业规划模糊、指导方式手段单一以及宏观条件下的经济、国际、政策等其他问题。


  三、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构想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经上文研究分析,笔者试图构建一个以社会企业为核心的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该体系中的各方主体角色如下:


  (一)政府——倡导者、支持者


  在这个体系中,政府作为积极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应制定有利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并且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强课程开发,以适应中国国情,适应中国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学校——合作者、实施者


  各高校作为实施者和企业的合作者,应着力构建校院学生组织三级指导体系,加大重视力度,培养专业指导教师,开展专门课程,建立相应咨询机构,革新授课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提高学生兴趣等,做到科学、系统、专业、主动与一体。


  (三)大学生——接受者、执行者


  作为接受者的大学生,要使外因通过内因发挥总用,应改善心态,积极认识职业规划内容,培养自己的规划意识,客观地评价定位自己,以防止规划的盲目不合理,当然,制定好规划后,必须按时按之地执行,一步一步地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本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作,尤其工商管理类专业与社会紧密相连,属于实践性十分强的专业,只有学生和学校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它需要社会企业、政府、家长等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职业规划指导体系,让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有发展的方向,有咨询的机构,有实践的场地,有实惠的政策。当然,一个合理完善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也将十分有利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能力的提升和入职的顺利。


  第2篇:影响工商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职业适应的因素研究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近两年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分别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临床医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和金融学等。


  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专业在最近两年的毕业人数已经不是最高的,排名并没有进入前十,但其毕业人数仍然较靠前。这一现象体现出工商管理专业在就职以及人才需求方面的地位。毕业就职的局面依然严峻。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伴随着人才市场化的需要,工商管理专业受到了社会的重视与追捧,众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这一专业并培养出了一大批工商管理人才。随着工商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显现出职业的不适应性,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专业定位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造成了这一现象的加剧[1]。同时,由此引起的毕业生因为不能适时调整而产生的就业不适应,也加剧了对工商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困局。


  我们就这一问题针对在校及已经毕业的工管类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其中在校生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18份。毕业生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20份。同时对15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1工商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职业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


  1.1心理定位及职业规划影响因素


  工管专业学生的职业心理定位对其找工作以及适应工作影响有较大影响。调查中发现,有21%的毕业生并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而这部分学生对职业的适应性也显得较差,二者具有较大的关联性。


  工管专业的就业选择是比较广的,不少该专业的学生恰恰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有的只是想找单纯的管理类工作,但没有具体的定位。对所谓管理类工作是什么也只是停留在自己粗浅的认识上。


  缺乏有效合理的职业规划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职业规划是个人将自身职业愿景与外在环境相结合,对自己的事业发展甚至一生的职业成长制订的计划。通过调查显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如果制订了职业规划,不但会有比较明确的事业发展目标,而且可以从职业价值的发展角度来看待自己当前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2]。有合理职业规划的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会相对较高,可以以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度过初入职时的低薪、低职期。没有制订职业规划或是没有合理的实事求是,与个人和环境相对应的规划,对职业的选择就没有完全的认识到位,对职业的发展盲目性较强,没有做好工作不顺心、工作任务难以完成时的心理准备,就会对工作的满意度低、对薪资不满、对职位不满、盲目跳槽,甚至产生厌烦心理,最终影响了其职业的适应性,影响个人事业发展。


  1.2专业知识的运用程度


  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开设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统计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创业管理、市场营销、商务管理、客户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工作的理论基础。工商管理专业对理论与实践的能力要求较高,学术性与技能性都较强。通过调查显示,毕业生如果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就能够迅速地适应工作岗位,对于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借鉴专业知识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寻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的语境。在实习工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照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对专业名词、专业术语以及专业概念的理解,对照在实践中的应用,对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消化。同时在实践实习中,不断更新已经学过的知识。如果在学习中没有很好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那么在实习工作中也会体现出对专业的理解性不够,适应性方面会受到影响。


  1.3对就业竞争环境的研判


  在调查中,工管专业学生大多认识到就业环境不容乐观,也意识到工管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在选择求职时自己会首要考虑的因素时,作为首选投票人数最多的三个因素分别是:接近16%的人选择了“地域”;26%左右的人选择“薪酬、户籍等福利”;接近41%的人选择“个人发展空间”。但是对于薪酬问题,以及个人发展空间问题,大多停留在概念和愿望的角度,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薪酬问题的竞争环境,以及个人发展空间的研判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也是造成职业适应性较低的主要原因这一。


  自2001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人数不断增长(如图1)。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2015年宏观就业形势面临多重压力,高校毕业生规模进一步加大,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2015年毕业生总数将超过2014年。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宏观就业压力不减,在毕业人数增加前提下,2015年就业需求与2014年相比没有明显的起伏。在这样的就业竞争环境下,工管专业学生欠缺社会经验,所学的管理理论,需要通过实践与练习,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在没有工作经验的情况下,想直接进入各级单位的管理部门是比较困难的。认识自己求职时的“短板”,认清自己历练的需要和成长的过程性,也是对就业环境进行判断的重要方面。


  1.4人技技能与工作能力的不足


  从访问调查中显示,企业对大学毕业生带到公司里的技能满意度不高。大多数接受调查的企业管理人员说,大学毕业生缺少比单纯的技术知识更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些受访者普遍认为,刚从大学毕业的人具有一定知识,在工作中会主动思考,也乐于学习工作技能,但解决问题和与人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偏低。


  在访谈中,一些受访的企业管理人员列出了一些技能,排在最前面的依次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众演讲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理性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不少人认为,大学生们的上述能力并不符合期望。


  刚毕业的大学生,是否适应其工作,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总体概念,但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能力是多方面的,这与人的成长环境相关,也与我们的教育和对学生的引导相关。实践证明,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就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职业适应性。


  2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建议


  2.1加强就业指导,增强心理适应


  针对工管专业学生的职业定位问题,应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业态和新常态,及时将学科专业动态和行业发展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深入开展个性化辅导与咨询,帮助毕业生合理确立职业目标,及时疏导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焦虑、依赖等心理问题,增强其应对竞争及挫折的抗压能力[3]。可以通过组织职业规划大赛、职业体验项目等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就业实践活动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是现在很多学校正在使用的方式,实践证明到了很好的作用。尽早进行职业规划,能引起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视,教会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方法。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懂得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少学生认为这只是一门课,走走形式,没有真正把自己的未来规划考虑进去。要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就要开设这门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讲授,让学生重视职业规划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作用[4]。从就业定位的角度来看,不少工管的学生之所以不能适应职业要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尽早进行职业规划,没有思考自己的就职方向和发展路径。职业规划要以对自己正确的、综合的认知为基础,兼顾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制订出具有可行性的规划方案。应提高工管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认识的重要性,通过开设这门课程,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找到自己的定位。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5]。


  2.2提高工管专业毕业生学以致用的问题


  有的工管毕业生在实习和工作中认为所学习的课程有用不上的问题,这极大影响了他们在就职中的适应性。分析工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问题,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一些特点,构成了看似运用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如许多学科知识相互交织,知识体系庞杂,跨幅宽,复合性强,信息容量巨大。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指向不明显,行业特点不集中。一些管理方面专业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没有多少生活经验的支撑,也造成应用困难。同时,工商管理专业知识“见效慢”,学习的效果难以马上体现,往往要在较长的工作中逐渐尝试和摸索才能体会到专业知识的用处。


  (2)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要做到学以致用,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看有没有学好。有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急功近利等,对知识并没有好好学习。既然没有“学”,那自然就谈不上用了。


  针对以上方面,学校在抓学习效果的同时,在教学和考核方式上,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试题以主观分析题为主,模拟工作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模拟场景、面对面进行考核等。教师也要与就业企业及社会加强联系,探知当前环境下,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专业的哪些理论知识如何运用,加强实践中的知识感知度,以此来指导教学[6]。


  2.3正确认识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形势


  工商管理专业可以面对的工作领域是很多的。毕业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投资等方向。在校期间,学校可以为工管专业的学生设计和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如学习计算机、法学、外贸、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或有选择性地向某一专业领域倾斜,形成学生“工商管理+××专业”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成为既懂管理又懂行业技术的毕业生,可以极大提高对就业的适应性。


  另外,很多人抱着一毕业就能进企业当管理人员的想法也是很不现实的。卓越的管理能力是要有科学的理念和来自一线实践的支撑,实践能力是从具体工作和实际操作中积累的。因此,学生在校期间要有意识的多接触社会和企业,利用实习期,到企业进行锻炼,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积累从业经验,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在求职时才会具有竞争力,也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或走上管理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4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及社会实践中培养人技技能


  加强职业适应性的训练,应该抓住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技技能水平。


  根据对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的调查与访问,他们认为,工管毕业生在管理方面是有优势的,而不少学生对人技技能的缺乏,阻碍他们在工作中的发展,没能很好体现管理的沟通作用。比如工管毕业生所做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企业的计划撰写报告和说明书,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些新上岗的人员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并没有很好地运用过,而要完成这样的工作,最主要并不是写作能力,而是沟通等人技技能。有的企业认为,最重要的是,他们体现自己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针对这些现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提前获得工作经验的积累与工作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由于缺少工作经验,无法实现学校与工作单位之间的无缝对接,毕业生会在工作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拿不出处理意见,或是工作完成的效果不好。


  要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要开设实习课程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积累工作经验。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参与社会调查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在一些用人单位认真完成实习任务。只需要调整好心态,就很容易获得机会。增加工作经验的最好办法就是走进企业工作,它比任何模拟的工作实践都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除此之外,也可以尝试让一些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对工商管理的有关具体运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促使大家不断提高专业认知和职业认知。


上一篇:工商管理自考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论文(共2篇)

下一篇:工商管理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