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加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6-12-13 15:24


现代学徒制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模式与技术应用型学校教育模式相结合,其突出特征是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是克服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不畅,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人才培养目标的新策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涉及多领域的学科,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多样性的选择,在培养过程中行业对员工的技能需求是培养导向,在酒店行业中具有师傅带徒弟的优良传统,师傅言传身教,坚持“传帮带”,使新员工逐步走上工作岗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学徒制非常符合酒店行业需求,值得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尝试和推广。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模式


2008年《欧洲教育与培训政策术语》中“学徒制”的定义是:由工作场所和教育机构或培训中心两个场所相互交替进行的系统性的长期培训。这种类型的长期培训过程中,学徒与雇主有着明确的合同关系,学徒可以得到报酬(工资或津贴),而雇主需要承担向学员提供能从事某一职业技能和能力的培训职责。本文要阐述的“现代学徒制”则是一种多方参与的有别于传统学校教育和传统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其内涵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职责标准为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具有在校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即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已经成为企业的员工,强调“做中学,学中做”。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西方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英国三明治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瑞士的三元制和美国的合作教育制四种模式。


(一)英国三明治制模式:即工学交替制,学生先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到相关企业岗位进行实际工作实践,再重新回到学校继续进行理论知识学习,通过“三明治”式学徒制的培养,学生可以将学校所教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澳大利新学徒制模式:先由政府部门规划和制定针对学校的培训标准和教学标准,再由相关行业企业根据自身的特殊需求或具体状况增设相应的培训或特色内容,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必须紧密合作完成学生的培训任务。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将国家、企业、学校的培养标准和教学制度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能够行之有效的达成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学员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时间占全部教学时间的20%,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占到全部教学时间的80%。


(三)瑞士三元制模式:学校与行业结合为一个整体为专业培育进行调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出具体的岗位标准,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与学校相互结合共同完成行业监管和教学实施。学生每周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为1~2天,然后在企业进行岗位实践训练时间为3~4天。


(四)美国合作教育模式: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企业岗位生产性的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同课堂教学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企业和岗位的发展需求来全面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在美国“合作教育”模式教学过程中,行业企业、教育机构与学生之间是互相合作的关系。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国家及教育部多次发文鼓励地方、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教职成[2014]9号)《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和(教职成司函[2015]2号)《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在职业教育中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引入人才培养方案。其实在国家正式发布相关文件之前,国内一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就已经开始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并进行了“订单培养”、“2+1”、“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改革。这些教学模式不管从形式还是内涵上都借鉴了国外现代学徒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成效。其中“订单班”和“工学交替”这两种模式被多数院校所采用。


(一)“订单班”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现代学徒制所倡导的招工和招生同步,毕业即就业的理念,使得酒店企业解决了人才后备问题,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培养在校学生,也增强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责任感和使命性。另外,“订单班”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就业目标明确,酒店企业所提供的“师傅”即指导教师的教学任务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所以这种模式下所培养出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无论从就业技能、发展前景来看都要比其他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更强,进步更快,工作效率更高。


(二)“工学交替”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安排进程为“在校学习+企业实践+在校学习+企业实践……”,和传统教育以学期为学习时间划分界限不同的是,学生的学习阶段以月、周或天为单位进行,学生进入企业实践,所在的岗位都需要 “师傅”即企业指导教师。通过企业师傅和学校的合作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职业技能和综合文化素养。


但是,就目前总体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起步较晚,同国外的学徒制发展现状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学校培养机制僵硬,课程体系设置脱离实际岗位。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机制较僵硬,一方面受制于体制约束,另一方面是缺乏自我创新的管理机制。为了使学生可以全方位学习基础知识与未来酒店岗位管理体系的专业知识,需要企业与学校一同携手紧密合作,更加深入地开展交流。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过程中主要是中职与本科的教学内容压缩而成的,这就使得其在内容和形式上并没有完全的摆脱传统的学科体系上的束缚,学生感觉知识和工作无法融合,理论和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培养的人才难以为酒店所用。


2、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酒店管理专业的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中,行业企业参与的动力不足,企业在学徒制模式实施过程中,往往过多考虑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问题,对学徒的个人自身发展需求不够重视。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校、企业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集中体现在大三的顶岗实习,学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充分的利用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的重要平台,通过企业岗位上的具体工作任务与课程教学内容上的转化来实现高职教育在高等性与职业性上的融合,人才素质的培养则很难进行提高。


3、酒店行业企业参与动力不足。酒店企业与学校作为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参与者,必须共同参与、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学生毕业以后进入酒店工作岗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当前各企业与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时间一般都采取的是“2+1”培养模式,大多数酒店一直存在着注重实习生的现实价值,而严重忽略了其潜在价值的问题。这也造成了虽然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但是由于企业本身参与太少而使得人才培养出现偏差。


4、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主体是90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大多数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只有自身了解和认识其作为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的特殊性后,在结束在校学习后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首先要求全社会对服务性行业的尊重,摒弃现有的对于酒店行业的偏见与认识,只有广大民众的劳动价值观有深层次的转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对酒店服务行业的认知及认同。


三、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政府方面:发挥政府优势,确保政策制度支持,做好顶层设计。目前我国正处于旅游产业升级换代时期,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急需国家制定政策,统筹各行业力量,争取社会多方支持。需要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学校和企业给予各项补助措施,例如奖励和税收优惠,让企业有更多的人力财力去帮助和培养学徒。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在学生招生规模、招生方式上放开,鼓励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自主招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招生招工一体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具体政策,如明确规定企业与院校在这一新兴培养模式下需要各自承担的具体责任以及在合作过程中应当尽到的义务,只有企业和院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互补,才能实现企业方有优质的人才培养基地,院校方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保障,这才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可以深层次发展的必须条件。


(二)企业方面:调动酒店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育学生。酒店行业要充分认识到高素质劳动者对于酒店的重要意义,以及人才储备的重要性。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同学校开展深入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共同授课,共同考核,形成“双主体”办学。长久以来严重影响及困扰酒店快速发展的重要难题是后备人才短缺,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当前我国酒店企业普遍处于“用工荒”,探索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合作实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订单班培养,与学生签订相应协议,学生毕业后进入订单酒店工作,学生具备企业员工和在校学生双重身份,企业文化与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在校理论学习紧密结合中,这样既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保证了企业的用工要求。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酒店企业需要让学生了解其入学即工作的意义,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会到这种培养模式的积极意义。在校学习期间,院校和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其进入企业实习实践时间,学生可以提前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学校需要合作企业积极紧密的配合,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认同感,从而真正做到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目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三)学校方面:确定教育主体作用,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及育人机制。现代学徒制度将高职教育中的高等性与企业发展的职业性有机结合,要求学校和企业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其典型性的工作任务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课程体系的重构和课程标准的确定。包括校内的理论培训、校外的实践培训、学徒培训到准员工的顶岗培训,通过递进式的培养方式来实现教学体系的完善。现代学徒制在教学空间上向企业的方向延伸,教学的组织延伸到了企业主管与师傅,转变了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课堂为重点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方式。学校应以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为指导方向,从职业工作岗位任务分析入手,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开发适应岗位育人需求的专业教学内容,以适应学徒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需求。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课程体系的改革首先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调研,校企共同确定酒店前厅、餐饮、客房、营销等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由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行动领域,再由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三部分组成,形成融合学生认知学习和职业成长规律的职通识课程,职业知识课程、职业拓展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


(四)学生方面:提高职业认同感,培养主观能动性。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学生要增强职业认同感,真正认识到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中坚力量。现代学徒制能否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顺利实施,关键因素是如何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必须增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使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产生认同感,明确认识到成为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锻炼与实践;其次,学生应当做好职业规划。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做长远的职业规划。酒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们必须从最基础的服务做起,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才能一步步实现其职业规划;最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不断接触先进的酒店管理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加技能,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求知的欲望,为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铺垫。


作者:王晓洋 朱松节

上一篇:分析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下一篇:基于“网红经济”发展下电商税收征管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