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论文格式>论文写作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发表格式要求讲解及范例欣赏

发布时间:2023-12-06 23:38


    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发表格式要求是什么样的,它的发表和格式都是有标准要求的,本篇主要是向大家介绍了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发表格式要求,希望给大家在今后的论文发表当中带来帮助。


  一、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组成(结构):


  专科毕业论文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论、论文主体、结论、参考资料


  本科毕业论文应包括:封面、写作提纲、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参考资料


  2、字数:


  专科4000-6000字;本科5000-8000字。


  3、论文格式要求(本科)


  封面:采用统一的封面格式。


  第二页:毕业论文提纲。打成一页。


  第三页:摘要与关键词:摘要,字数在200----350之间。关键词,选5--8个词语,使用规范汉字。


  正文结构:分为标题、引论、论文主体(本论)、结论、参考资料(注释、参考文献)


  正文:其层次编号由大到小一律采用“一”、“(一)”、“1”形式的标题;若有必要进一步细分,可采用“(1)”、“第一”的标题形式。标题“一”、“(一)”与标题“1”前面应空两个字符。


  字体:统一使用宋体,正文中标题:论文题目,用小二号,居中;一级序号用三号并加粗,空两格居左;二级序号用小四号,空两格居左;三级序号用小四号,空两格居左;正文内容为小四号宋体。


  参考资料:


  一为注释,不得少于8个;在正文之后按“序号、作者姓名、资料出处、发表的刊号、年、卷(期)、页码”。编号采用[1]、[2]……;间隔统一使用“,”,左对齐,内容用五号宋体;


  二为参考文献:不得少于5篇,其格式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即“序号、作者姓名、文献题目、发表的刊号、年、卷(期)、页码”。编号采用[1]、[2]……;间隔统一使用“,”。左对齐,内容用五号宋体。


  4.论文格式要求(专科):


  内含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资料


  正文层次编号由大到小一律采用“一”、“(一)”、“1”形式的标题;若有必要进一步细分,可采用“(1)”、“第一”的标题形式。标题“一”、“(一)”与标题“1”前面应空两个字符。


  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居中)(下空一行);


  摘要与关键词:[摘要](字体加粗),左对齐,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数在200-350之间。[关键词](字体加粗),排在中文摘要的下方,左对齐,内容用小四号宋体,选3--5个词语,使用规范汉字,间隔用“,”。


  正文字体:一级序号用三号黑体,空两格居左;二级序号用小三号黑体,空两格居左;三级序号用四号黑体,空两格居左;正文内容为小四号宋体。


  参考资料:不得少于5个;按“序号、作者姓名、资料出处、发表的刊号、年、卷(期)、页码”。编号采用[1]、[2]……;间隔统一使用“,”,左对齐,内容用五号宋体


  二、毕业论文电子文档和页面设置要求


  1、电子文档设置:


  电子文档页面设置与书面作业一致,采用WORD格式,按A4(210×297mm)纵向排版;专科为一个,以“学生姓名”为文件名;本科内含五个:1)、封面;2)、论文提纲;3)、摘要与关键词;4)、论文正文,以“正文”为文件名;5)参考资料。


  2、毕业论文的页面设置:


  1)页边距: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3)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


  4)间距:字间距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毕业论文的打印:


  A4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例欣赏: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应以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以市场条件下人才交易作为框架对大学生村官的有交效需求和充分供给进行系统分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村民充分参与方式作为大学生村官招录、使用和考评的选拔模式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长效机制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充分供给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考试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法律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农村发展变迁与农业经济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能力。


  2.2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教育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3.1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3.1.1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的政府主导


  虽然大学生村官是村级需求,但是就现行的农村,特别是西部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并不具备对外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还必须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政府承担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全部成本。


  3.1.2大学生村官岗位需求的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式的计划安排。对于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职责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选拔到适合于当地村级管理需要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村级管理人才,也能够确保大学生村官就岗后具有其发挥优势的有效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与前景。同时,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3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的村民参与


  大学生村官最终是与村民打交道,对农村的了解、与村民的融合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预防所选拔的大学生出现不适应农村、村民不接受情况、难以同村民融为一体的尴尬境地,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过程中,安排由村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以使村民了解当代的大学生知识、技能和信仰品格,大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状况,双方进行深入、有效的勾通,确保在随后村官工作中的融合基础。


  3.2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业绩管理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3.2.1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村官业绩评价体系


  大学生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责任、岗位要求、发展通道,评价方式,以及奖励措施等完整的激励内容。使大学生村官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业绩评价体系要既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也要能够确保村官的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与进步。


  3.2.2业绩考核与培养提高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进行与升迁、奖励等激励相挂钩的单向结果考核过程。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探索性,各级政府组织应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技能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他们更多的进行帮助,培养和促进其农村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方式是一个目标沟通、形成共识、支持帮助、结果反馈、不断提高的循环进步过程。


  3.2.3大学生村官考评过程中的村民意见表达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评,必须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意见表达。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升迁、奖励等,都应以村民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这样,既能够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和作为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又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努力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


  [3]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4]刘春梅,《大学生村官激励措施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8年第6期.


  [5]张清国,《大学生村官选拔与培养途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期(中).

上一篇: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怎么写及范例欣赏

下一篇:管理学论文写作思路及范例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