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如何撰写如历史论文的几点建议(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03:45


 第1篇:关于如何撰写历史毕业论文的几点意见


  按照教学计划,大学历史系毕业班同学和其他系科毕业班学生一样,都要写中业论文。写毕业论文有一个突出的情况,就是时间短、任务紧,即要在短短的六周时间内,写出一篇合乎规格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还具有习作的性质,因此,对它的学术价值、学术水平要求不一定很高,但是,通过写毕业论文的锻炼,必须掌捤写历史论文的方法,技巧和程序,以便毕业后继续深入钻研、为撰写学术论著打下必备的基础。根据上述要求,结合历史专业的具体情况,我想就怎样撰写历史毕业论文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意见,供历史系毕业班同学参考。

  写历史毕业论文和写其他论文一样,第一个遇到的问题就是选题。所谓选题并不是单纯指确定论文题目,也包括所要写的论文的题材范围。由于大学历史系本科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所学范围比较广泛,有中国史、世界史、还有各种选修课和专题课,因而选题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在选题时就要求我们首先确定下来选题的方向。从大的方面讲,是确定写中国史还是写世界史、如果确定写中国史,还要进一步考虑写中国史的哪一段,是中国古代,中世纪史,还是中国近现代史。在每一段历史中,都包括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问题和对外关系,究竟要写哪一方面的问题,也要具体确定下来。这还不够,还要考虑砲定某段历史,某个方面中的具体问题。假如你想研究秦汉经济史方面的问题。秦汉经济史还包括农业、商业、手工业。在农商工三业中,还各有不同的专题、如研究秦汉农业史,还分土地制度,赋税制度,耕作技艺,生产工具、粮食产量和价格、水利兴建与设施……等专题。总之选题范围必须由大到小,逐步具体化。当然也可选择一些泛论性的问题,如古今,中外某一段历史或某个历史问题的对比研究,或对土地制度、政治制度、农民战争……发展规律性的研究。也可以选历史上某些理论性问题,如中国古代社会性质,农民战争性质,土地所有制性质……等等都可以作为选题对象。选题范围如此广泛,那么怎样来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耍考虑时间短,任务紧这个大前提。由于时间短,就不可能看很多的书,搜集很多资料;由于任务紧,就不允许拖延时间,必须按期完成任务。根据这种特殊情况,我认为选题'』’1:小彳〈究大,穴窄不立宽,即使选泛论性成理论性的题丨丨,也要尽1缩小范围,这才有把握完成任务。例如对某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论和论述,对某个历史问题,历史理论的分析和探讨,是可以在短期内完成的。

  第二、要选择平时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这样轻车熟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千万不要选择自己不熟悉,不感兴趣的题II,那就容易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困难境地,那就很难写出水平较高的论文,找至会完不成任务,交不了卷。

  第三,还有一个选生题和选熟题的问题。所谓选生题,就是选没有人研究过或很少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所谓选熟题,就是选史学界经常讨论或者是结论比较明确的问题。对于究竟选生题好还是选熟题好的问题,我认为各有利弊。一般说选生题,难度比较大,由于是没人研究和很少有人研究的历史问题,所以参考书难找,无可借鉴,当然难写。但是,也有一个有利因素,因为是没人研究和很少有人研究过的历史问题,所以容易写出水平,只要所论不谬,那么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就算写出了新水平,邛至可以被认为填补某项空白。选熟题,参考书多,比较容易写,但也有一弊。因为前人已有很深入的研究,社至已有了正确的结论,因此难于写出新义和新的水平。如果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别人的基本相同,还难免有抄袭之嫌,写这类文章价值就不大。但是,究竟选哪一类题目好呢?我认为这首先要有“自和之明”,即对自己有个正确估计。如果自己确信有能力,有把握,客观上也具备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条件,那就选生题,力争写出好的文章。如果自己觉得没有把握,没有能力,在客观上也不具备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条件,那就选熟题,至少可以有所借鉴,完成毕业论文的任务。不过选熟题,要切忌照抄别人的成说,而要从原始资料出发,参考别人的论著,写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即使不能突破前人的成说,也不是抄袭别人的旧作,而有自己的特色。

  选题确定之后,文章的标题比较好解决。写论文的人对于标题一般都采取三种办法:一、先确定标题,后写文章;二、先写文章,后定标题;三、先用个临时题目,等文章写好后,再酬酌拟定。在这三种办法中,第一种是最好的,因为先定下题目,再写文章时就越不了大格?第二种办法最差,因为标题定不下来,写文章就容易跑题,或下笔不知所云;第三种情况属于中间,因为题目虽然没确定下来,由于有了个临时的题目,那就说明文章的中心,重点已经明确,文章写好后也比较容易调整。既然说处理标题的三种情况有优劣的不同,为什么又说标题问题好解决呢?这是说在论文的标题一时难于确定的情况下,就不要为标题问题伤脑筋,占更多的时间。因为标题事先定得再好,也会写出文不对题的文章;相反,虽然事先没有定好标题,只要选题范围确定了,写文章也不会走大样,关键还是文章的内容,写出了好文章,题目是容易确定的。

  写历史论文第二个步骤就是搜集资料。历史是科学,论证和论述任何一个历史问题,必须有大量历史资料为依据,不能臆想和捏造,甚至只有-个孤证也难于成立,因为在浩繁的历史资料中,几乎可以为任何一个论点找到孤证。

  老一辈的历史学家,对于自己所研究的历史问题,在掌握资料方面爱提“一网打尽”的口号,即占有所有的资料。对于青年学生来说,特别是在短短的六周时间内,提“一网打尽”是不现实的。但是,必须掌握所研究问题的主要资料,而且必须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第二手资料只能作为补充,而且在使用时,必须与原书核对,以免讹误。因为由于排印、校对、甚至摘录时的疏忽,第二手资料原来可能就有错误。在资料引用方面往往是一字之差,就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特别是由于有人写文章专搜集于自己有利的资料,避开或删掉于自己不利的资料,有时甚至断章取义,对于这类第二手资料,如果不核对原文,就会受骗上当。至少用第二手资料写文章,会使你无法打破前人的结论。因为你不了解原始资料的来龙去脉,不了解真实情况,那只有人云亦云。

  搜集资料,主要是搜集三个方面的资料,一、原始史料,二、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有关问题的论述和指导;三、历史研究工作和专家对有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这三方面资料缺一不可。没有第一种资料就失去史实根据;没有第二种资料就有可能使所研究的问题离开马列主义指导原则。没有第三种资料,就不了解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已达到什么水平,不知道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情况不明就会事倍功半。

  搜集资料必须会作卡片和笔记。

  作卡片的目的是为了摘录资料。因为写一篇历史论文要看很多书,但是,动手写作时总不能把所有的书都摆在面前,即使能摆在面前,也会杂乱无章,无所适从。用卡片搜集资料,使用时就非常方便。记卡片时必须忠于原文,资料过长不能成段摘录时,可以节录。但删节部分必须加删节号,以免把删节后拼合的文字,误认为是原文如此。此外,作卡片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在摘录资料后,必须在卡片上方加上分类标题,以便使用卡片时,不看资料全文即可一目了然。如果卡片积累过多,还要分类编号。二、资料摘录后,要标明出处,即作者,书名〈或篇名〉、版本、页数。人所共知的书,可以不写作者,但版本、页数必须写明,以便核对原书。三、一张卡片只能摘录一个资料,资料过长,可以写在两个、三个卡片上,但耍注明项资料之一、之二、之三的顺序,以免错乱。对于短小的资料,不能因为卡片上还有空白地方,把两条、三条资料记在一起。这样使用时很不方便,除非一个卡片上的两三条资料一次用完,否则,就难于处理。

  作笔记主要是为了在看原始资料和参考书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意见,记下各家不同的认识和结论。笔记具有备忘的性质。在看书和思考问题时,忽然有所领悟,必须马上记下来,否则,时过境迁,就会把很好的体会和意见忘得一干二净。作笔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积累素材,如果卡片中已经包括了这方面的内容,用卡片代替笔记也可以,但笔记决不能代替卡片。因为笔记是成本的,不能拆开使用。以笔记代替卡片,在写论文时将遇到很大不便,对此下面还要谈到,在此暂不赘述。

  在搜集资料之后,写论文的第三个步骤就是构思,和通过构思写出一个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提纲。

  所谓构思,就是根据选题的要求和所掌握到的资料,思考一下论文怎样写法,包括几个要点,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分几个标目,或几个段落,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都要简单扼要地写到提纲中去。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构思和通过构思而写出来的提纲,是关键的一步,论文写好写坏,水平的髙低,在提纲中已基本固定下来。

  有些人认为在写论文之前写提纲是多此一举,是可有可无,无关大局的小事。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如果说写短小的论文,由于内容简单,层次、结构较简单,对所写内容全凭记忆完全可以掌握,不写提纲尚且可以的话,那末对于写长篇论文,不写提纲就会写前忘后,甚至会把很重要的内容遗漏掉,或者信笔写来,层次不清,思绪混乱,奇轻奇重,失去平衡。其实就是写短小的论文,虽然可以不写提纲,但并不是没有提纲,只是它的提纲储存在头脑之中,而没有写出来而已。可以肯定,不管任何人,在他写文章之前,没有一个构思过程,挟有一个较成熟的提纲(不论写出来与否〕,是不可想象的,否则写的文章一定是不知所云。

  在饨纲写好之后,还要作一个作,就是把资钭十广按照提纲的纲目顺序,分组排队。如资料卡片凡与提纲第一项内容有关的即列为第一组,符合第二项内容的即列为第二组,以下以此类推,用这种把资料与提纲结合起来分组排队的办法,就不会被量多而杂乱的卡片所困惑,感到无从写起。

  经过资料卡片与提纲分组排队之后,论文的丛本轮廓,摧本内容也就沾楚了,下一步就是动笔撰文。写第一项内容时,就用第一组卡片,写过后,就把第一组卡片收起来。写第二利讷袢吋,也时此办理。这样论文写完广,丨川也則:;^。前面讲述作片片时,不要把两、二条资料记;'I:一起,笔记不能代替卡片,就是为了便于卡片分组排队,如果一个卡片记几条资料,或者把资料写在本子上;也就没办法分组排队了。

  处理卡片时,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即从卡片内容看,与所写的论文确实有关系,但在分组排队时,放到那一组也不合适,那就单独存放,等论文初稿写成后,再回过头来检查一下,看看放在那个项目下合适,就补进去,如果经过复查还用不上,那就说明这类资料用处不大,索性割爱,弃置不用。

  写论文最后一个步骤是修改定稿。有的人为写论文花费很大功夫,下很大的劲,最后就是拿不出成品,其原因就是修改这一关没过好。这叫“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是十分可惜的。有的人写过很多文章,但写完一看很不象样子,就抱怨自己文笔不佳,头脑笨,水平低,把草稿一扔了事,他总觉得别人发表的论文就是好,有才华,文章写得干净利落,有水平。其实他不知道,多数人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我不;认有文思敏捷,一挥而就的天才,但那是绝对少数。多数人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修改,润色加工才写成的。由于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都是经过一改再改的成品,因此才显得文通字顺、层次清楚、论点明确。我劝初写论文的同志,对自己的文章要有信心,耐心和毅力。要相信自己能写好文章,对自己的文章要耐心修改,而且要有改好的毅力,不改好决不罢休。写文章和作手工艺品一样,如果只看毛坯,都很粗糙,但经过细心加工打磨.就会成为绚丽夺目的艺术精品。

  修改论文的第一点是修改文句。由于在写草稿时,急于要把头脑中储存的东西都倾泻到纸上,因此很少考虑对文句的修饰,错字病句在所难免,甚至会有措词不当,用句不准的地方。修改时,首先要把这些改过来,但在修饰文句时,要注意历史论文的特点。历史论文一般只要求文字朴实,简练准确,通顺流畅,而不要求繁縟华丽,更不能譁众取宠,不能过多地渲染和形容。

  修改文章的第二点,是看文章的层次是否清楚,前后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特别要注意论点和论据是否一致。这一点是修改论文,提高水平的关键。如果是层次不诘,就要调整文章前后顺序,如果是由于次要内容太多,而造成文章臃肿,层次混乱,就要大刀阔斧删繁就简,不能手软。

  关于论文中的自相矛盾的问题,一般来说作者本人是难于发现的,这是由于在作者的思路中,并不认为自相矛盾,但是,别人却很容易发观,这叫“旁观者清”。自相矛盾的情况作者自己所以难亍发现,往往是由于这些自相矛盾的现象,并不是直观地表现出来,而是在一篇文章中,论述甲的时候用了一个标准,一个观点,而在论述乙的时候,又用了另一个标准,另一个观点,就对甲乙本身的论述来说,都能顺理成章,但是,要把甲乙调换一下位置,就会发现其论点是自相矛盾的了。检查文章中是否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和检查算术题一样,用剩法得出来的数据,再用除法还原一下,就知道是否正确了,如果发现错误必须改正。

  关于论文的论点与论据是否一致的问题,也应该是修改论文的宽要点。历史科学是以坊史事实为根据的。在历史论文中提出的扭一个论点,必须有历史事实作根据。历史事实对于论点来说就是论据。写历史论文不能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更不能丨1.论点与论据自相矛盾,也不允许似是而非。如文章所论证的是某一时期的对外关系间题,而用国内民族资料作论据,就不能说明问迓,这就是论点与论据不一致,必须另换论据来说明问题,否则,其论点就不能成立。

  对于论点,在修改论文时,必须认真斟酌,要认真考虑一下自己所提的论点,是否符合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历史之所以成为科学,就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就不成其为科学。因此,我们的立论必须经得起马克思主义的检验。前几年有人提出研究历史耍打破一切框框,言外之意是要打破马列主义框樞,这种提法是错误的。我们说其它框框可以打破,但马克思主义的框框不能打破,马克思主义是研究历史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这一原则,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论点,必须改正,以保证历史科学的純沾性。有人可能要问,写一篇历史考证性的文章,其论点是否也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检验?对于一个具体历史问题的考证,可能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阶级斗争观点联系不起来,但是,能否实事求是的进行苟证,这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问题。考证,的结果不是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而是对历史歪诎,这种论点也应该改正。最后还要强调一点,不论写什么论文,其论点与“四项适本原则”相抵触的,都是不能允许的。

  以上决了撰写历史中业论文的四个步骤,其实撰写其他论文也同样要经过这几个步骤。不过其先后顺序,却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是先确定选题还是先搜集资料?对于长期从事历史研究的工作者来说,往往是光掌握丫资料再确定选题,但是,对于即将毕业的青年学生来讲,多数人作不到这一点。另外,关于写通纲和写论文的关系问题,也顺便提一下,一般说先写提纲,后写论文这是正常规律,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往往是在写论文的过程中,继续修改提纲,使提纲更科学,更完善,更符合写文章的逻铒性。这说明修改文章,也包括对提纲的修改。提纲决不是僵化不变的,提纲只是根据选题和所掌握的资料制定的,在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之前,不可能完全准确。在写作实践中,会发现提纲有不完善的地方,必须修改、补充、完菩,使其4于撰写论文更具有指导作用。

  以上所谈的怎样撰写历史毕业论文的几点意见,不用别人批评,也自知颇有“老生常谈”之嫌,所谈内容抽羞、空洞自不待言,而且完全属于一管之见,是否正确全无把握。其实撰写论文的4验是多种多样的,而让是殊途同归,都能写出质量很高的论文。但是,不管多么好的经验,也代替不了实践,实践出真知,要想写好论文,必须靠实践。在实践中走点弯路是不可避免的,有了别人的经验作借鉴,弯路可能少走一点,而不走弯路是不可能的。我所谈的几点意见,如果能使历史系毕业班的同学,在写中业论文时少走点弯路,也就是我的最大希望。所谈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同学们指正。


  第2篇:福建师范学院第一次科學討論會關於歷史論文的討論


  爲了慶視院慶三周年,檢閱近年來敎學與硏究的成績,處在海防前綫的顆建師範學歷,於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舉行了第一次科學討論會。會上宣讀了八十四篇科學論文。

  歷史系分組會議討論了兩篇論文。一爲姜子潤敎授的關於中國封建社會開始時一爲朱維幹副敎授的太平天國革命時期林俊所領導的福建農民起義。

  姿先生主張西周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開始。他首先把近來主張西周是奴隸社會的人所持的理由,綜合爲下列幾點:(一)殷商的奴隸制社會還沒有到崩潰的程度,所以西周不可能產生封建社會制度。(二5里遇的生產力很低,還沒有鐵的使用,所以西周不可能建立封建社會。(三〉金文中有許多錫臣民的例子,古文獻中也有關於農業奴隸的記載,所以西周是奴隸社會。(四)厘週實行土地國有制度,公社和國家是土地所有者,醒農民主要是農業公社的成員,所以西周是東方奴隸制社會。

  論文針對上述論點,逐項提出商摧。

  一、酉遏的封建制是在什麽歷史條件下產生的。

  妾先生認爲要解答這一問題,應該從丝厘兩族的社會情况來硏究。

  他說,殷王紂時,階級矛盾和種族矛盾日益尖銳,以致造成整個社會的大動亂,動搖了奴隸主國家的統治,並嚴重地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因而迫使征服部族,不得不採取一種新的措施來緩和階級矛盾,並使社會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適當改變剝削方式是完全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

  西周是西方新興的一個舊部落,農業發達得比較早,自古公亶父速岐以後,與晚渔接觸頻繁,社會就迅速發展。當它剛走近文明時期(西伯昌時,厘族不但已成爲西方部落聯盟長一西伯一而且還形成了階級社會和初期國家一“文王受命稱王”)的時候,適値跨渔奴隸制社會的沒落,給了它一個東向擴展的機會。'

  里滅些以後,耍怎樣來統治這個廣大的地區呢?爲了要解除殷商末年自由民和奴隸羣衆所受的過重剝削和奴役,就廢除殷商大小奴隸主,把他們所估有的土地,收爲王有《名義上〉,除殷商舊都附近之土地仍舊給紂子武庚以外,其餘在東方的棰大部分土地都逐級分封給里的大小貴族和功臣武士,殷商原有的農業奴隸也大多數釋放爲農民,並參照遇族原有材公社制度,每個被釋放的奴隸都分給一小塊土地,而且規定他們對各級領主服役乂包括代耕公田及其他)的義務。這职是遇族行之已久而且有效的村公社舊制,但施於里民却變爲封建剝削性質,即所謂奴役地租。殷商內部原來也有許多村公社的殘餘,現在在里的多級領主支配之下特別是在他們的共有地被掠奪之後,其性質也完全改變了。這時的農民,雖然還沒有完全農奴化,還保有一小塊耕地,但封建制度確垦從此產生了。

  西周封建國家的建立在這一點上,即其統治階級“人數並不很多,其力量尙未强大到足以把〔被統治的〕直接生產者的全部甚本羣衆變成奴隸,並且在這一基礎上創立奴隸制國家”,和在九世紀時東方斯拉夫人茈也輔國家是完全相同的。

  這就是說,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農村公社可以過渡到奴隸制,也可以過渡到農奴1制。

  二、    西周建立早期封建社會的經濟條件―西周的生產力問題。

  西周是早期的封建社會,它不同於羅馬日耳曼式,而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之下,由公社制的殘餘過渡而成的。因此,我們就不能根據墜週封建社會産生的條件,認爲西周一定要具備同樣的條件,才能有封建制度的產生。

  同時,本文根據古文獻加上若千考古發現和前人硏究成果,推證西周時期已有鐵製生産工具的應用,加以西周@立了新的生產關係以後,農民的勞動興趣也多少有些提高,所以西周一代的生産力,就不是仍舊停留在原有基礎上,而是大大地超過了殷商的水平,而且已出現多量的剩餘生産物。在這種情形之下,一方面自然會刺激多級領主貴族的貪慾,從而加深對村社土地的掠奪;一方面也使村社間的“共同勞動讓位於個體势動,公有制讓位於私有制”,從而促進村社成員間的貧富分化。西周的早期封建社會,就是在這種社會經濟的條件之上建立的。

  三、    西周不走估有奴隸制的道路。

  西周是早期封建社會,受了當時生産力水平的限制,除了廣大農田耕作以外,其餘家內服役和某些生棄事業,還不能不使用奴隸勞動。奴隸制的殘餘長期存在於封建社會以至資本主義社會中,我們要决定一個社會的性質,一定要看那種生產關係是估主導的地位,那種生產關係是殘餘的形態或萌芽形態,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四、    西周封建化過程: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初步形成輿農村公社的解體。

  這裏,從硏究酉週封建土地所有制起源和垔房農業生產者身分問題,論證西周時土地臣民雖說是厘天子所有,但貴族的土地所有制,確實是已存在了,逼天子只是名義上的最高所有者,决不是唯一的所有者。這些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正是西周“封建生產關係的基礎”,同時也可反證所謂“公社和國家是土地所有者”之不符合西周社會情况。這種情形,反映在政治上,我們又可知所謂歷巧子只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决不是眞正的所謂“東方專制君主”。遇天子和封建諸侯的關係,主要倚靠宗法制度來維持,而不是倚靠什麽强大的政治權力來統治。

  這就批判了某些同志認爲西周還沒有封建土地所有制,西周農民主耍是農衬公社的成員,所以西周應當是東方奴隸制度的論點。

  討論會上,自專家至中學敎師發言的有十一人。他們一致肯定姜先生的勞動精神是可敬的,認爲本文材料豐富,論證較全面,而且是站在歷史唯物論立場上大胆抒發自己的見解。

  接着,大家本着百家爭鳴的精神,展開熱烈的討論。

  厦門大學歷土系主任傅家麟先生指出,“注意一般規律,也注意特殊規律”,這是對的。但特殊規律必須服從一般規律,不能過分强調特殊規律,首先應該從一般規俅來硏究。

  上海第一師範舉院歷史系主任程應鏐先生表示同意姜先生的結論,但他認爲“如果單從殷商菝滅的後果來說明生產關係已完全不適合生產力”是不够有力的。因爲歷史上盡管朝代屢更而封建制度却依然存在。其次他很同意宗法制度對西周統治者的重耍,他認爲硏究支配土里幾千年的倫理思想,對於垔遇如何從氏族制過渡到封建制會有很大的啓發的。

  厦門大學歷史系講師韓振華先生說,歐洲曾有氏族社會向封建社會飛躍的例子,但那是在中世紀的情况,即內部生產力迅速發展,外部有强大的封建影響。遇族則缺乏道棟條件。此外,本文利用考古材料很少,但它是能幫我們的忙的。

  本系朱維幹副敎授說:“殷爲什麽亡掉?或者說些奴隸制社會爲什麽崩潰?關鍵决不在赶一人,應該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來說明||所以亡掉的緣故。荽先生在這裏,把些奴隸制社會描寫爲衰頹着的東西,而對於封建社會的雛形如何在舊社會裏頭孕育發展,並沒有指出,而且姜先生說,文王看見國內奴隸的使用日多,就制定“有亡荒閱”法以保障奴隸主的利益。旣然雙王朝是將要沒落的奴隸主階級統治,客里旣是代表新的領主階級,何以反而討好沒落的奴隸主階級,壓迫逃亡叛變的奴隸?姿先生又釋逸周書的“庶赦定宗”就是解放農業奴隸爲農民。這未免是望文生義,何况“古代世界未貧像廢除農奴制那樣頒布過普遍釋放奴隸的正式命令,奴隸制本身,實際上是從未下令廢餘過的”。    ’

  博物舘陳文中先绝也認爲旣然客王制“有亡荒閱”法來保障大奴隸主,如何能得到奴隸擁護?而且以後又何以廢除奴隸制。

  本系劉蕙孫敎授從地下發掘材料提出不同意見,並認爲殷周牧野之戰是爲举奪奴隸不是爲了解放奴隸,遇使用奴隸比段商更廣泛。……他是認爲西周不是封建社會的。

  本系副主任王文杰先生把殷奴隸制和古II愚作了比較,認爲鞋末奴隸制政治危機並未成熟,所以對外許多征伐仍能勝利。而且坚末奴隸數量還在增多,奴隸來源並未祜竭。前徒倒戈未必是奴隸,些末以奴隸當兵的可能性不大(避末奴隸主連新工具都不敢交給奴隸使用,那會交給他們武器〉。如以蠻族(夷人〉或自由民當兵,倒是有可能的(:羅馬是發達的奴隸制。奴隸勞動代替了自由民勞動,自由民沒落,破産,不能服兵役,軍隊素質變壞,兵力削弱乂所以找翌前徒倒戈只是平常的自由民起義,即自由民下脊(平民)和上罾的矛盾之反映。

  而且,周族社會發展階段旣然低於殷商,那麽也只能像馬其頓、日耳曼征服羅馬一樣,只是統治者的更換而已,不會馬上進入高一級的社會階段。

  姜先生虛心地感謝大家的寶貴意見,並對某些問題作了必要的解釋。

  論文搜集了方志、文集、奏疏、傳說、史鈔、譜課等多方面的材料,進行分析,指出當太平軍攻下南方,進行北伐西征的時期,各宵人民,各少數民族紛紛響應,形成了全國農民起義高潮。福建在這個時期,也有#毯所領導的農民起義。這支起義軍,在遗方反動軍隊和灌基地主武裝聯合包圍之下,像當時其他起義軍一樣,由於農民階級本身存在着許多缺點,悲慘地失敗了,然而在客觀上成爲太平天國革命的同盟軍,在五六年的顛難衡鬥中,也予封建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

  林偉起義時,麵獲人民生活是很痛苦的,逍政府的苛政和海禁,破壞了福建的農業、水利工程、漁業和工商業。南渔條約開放了歷扭和眞己爲通商口岸、資本主義勢力對歷建侵入加劇、鴉片和洋貨源源入口,以及番舶在中國港口自由出入,使麵建白銀漏邑,農業手工業和航蓮業更遺受嚴重摧殘,加以官僚地主更加腐化,重税轉嫁在人民身上,造成獨達有更多的貧闲者和失業者。

  在這種情况下閩南以陳罄王泉爲首的天地會支派小刀會迅速發展,奠立了陶南農民起義的某礎,上游鲑達墨錢諸會的組織,也成爲趣傍起義的羣衆基礎,一八五三年土72宣在閩南起義時,林俊也在戴雲山下起事,上下游同時起義曾使搜方窮於應付,但起義軍方面上下游各自爲戰,沒有配合行動,下游方面有更多的缺點,到了反動軍隊迫近厘亞的時候,小刀會又發生內部分裂。小刀會在漳厦的失敗,使敵人得以集中力量,來對付棚的隊伍了,

  遷族地主武裝頑强抵抗農民軍,而董他南寒及山區人民都熱烈響應牲傍起義,在左宗棠的湘軍未入福建以前,如果沒有當地地主階級的頑强抵抗,以當時撞方在觸建的兵力來論,是不能阻碍林俊起義軍的發展的。

  後來,择傍帶了部隊北上,想加入太平軍,不幸在區北犧牲,時値咸豐七、八年。

  朱先生說道僅是初稿,因爲史料尙嫌不足,如劊子手鋪寶三的行軍日記,和其他農民軍重要將領史料,林俊與太平天國關係,都未作更完善的探討。

  還有一些印就後才得到的新材料也來不及補充進去,望希翌東、西、南、北各地同學多多遒敎。

  道一論文引起中學敎師及本系同學極大興趣,人們認爲本文不僅對硏究太平天國歷史有參考價値,而且對結合鄕土敎材進行敎學做出了貢獻。

  傅家麟先生認爲對本時期藓建社會經濟問題,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等應作更全面的探討,比較這次起義和前此歷次起義有何不同。黃位(小刀會)失敗後逃到南洋去,這是値#注意的,林俊及黃德美事績仍活在人間,還可以做更廣泛的訪問。最後,他指出對海禁的害處不能太强調,因爲那是逍相的事。    ;

  厦門二中張定庵先生說,林俊有一位軍師叫范顧標,起很重要的作用,文中並未提及。他和本系助敎范啓龍先生都補充了若干史料和傳說。

  本系敎師郭舜平先生建蓽應注意這一問題,即上下游同時起事,可能是事先有聯系的,對至橋在這次起義中的作用應予以重視,與此同時,海外至僑反殖民者的鬥爭也如火如茶,參加福建小刀會的也很多。甚至連所謂海盜也須給予注意,他們馳逐海上,官吏莫可奈何。說明歷違造船業還是很可觀的。

  本來還有三篇論文,其一是明代貨幣經濟的發展及其特徵,因報吿人郭虛中主任抱病-末能宣讀。

  其二是陳圭孫先生的再論翁同龢與戊戌變法關係和范啓龍助敎的楊韋內閧以後石達開的活動,因時間不足,暫時割愛。    ~

  以上這些論文,它們不久將會和讀者見面的。

  第3篇:关于如何撰写历史毕业论文的几点意见


  按照教学计划,大学历史系毕业班同学和其他系科毕业班学生一样,都要写中业论文。写毕业论文有一个突出的情况,就是时间短、任务紧,即要在短短的六周时间内,写出一篇合乎规格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还具有习作的性质,因此,对它的学术价值、学术水平要求不一定很高,但是,通过写毕业论文的锻炼,必须掌捤写历史论文的方法,技巧和程序,以便毕业后继续深入钻研、为撰写学术论著打下必备的基础。根据上述要求,结合历史专业的具体情况,我想就怎样撰写历史毕业论文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意见,供历史系毕业班同学参考。

  写历史毕业论文和写其他论文一样,第一个遇到的问题就是选题。所谓选题并不是单纯指确定论文题目,也包括所要写的论文的题材范围。由于大学历史系本科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所学范围比较广泛,有中国史、世界史、还有各种选修课和专题课,因而选题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在选题时就要求我们首先确定下来选题的方向。从大的方面讲,是确定写中国史还是写世界史、如果确定写中国史,还要进一步考虑写中国史的哪一段,是中国古代,中世纪史,还是中国近现代史。在每一段历史中,都包括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问题和对外关系,究竟要写哪一方面的问题,也要具体确定下来。这还不够,还要考虑砲定某段历史,某个方面中的具体问题。假如你想研究秦汉经济史方面的问题。秦汉经济史还包括农业、商业、手工业。在农商工三业中,还各有不同的专题、如研究秦汉农业史,还分土地制度,赋税制度,耕作技艺,生产工具、粮食产量和价格、水利兴建与设施……等专题。总之选题范围必须由大到小,逐步具体化。当然也可选择一些泛论性的问题,如古今,中外某一段历史或某个历史问题的对比研究,或对土地制度、政治制度、农民战争……发展规律性的研究。也可以选历史上某些理论性问题,如中国古代社会性质,农民战争性质,土地所有制性质……等等都可以作为选题对象。选题范围如此广泛,那么怎样来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耍考虑时间短,任务紧这个大前提。由于时间短,就不可能看很多的书,搜集很多资料;由于任务紧,就不允许拖延时间,必须按期完成任务。根据这种特殊情况,我认为选题'』’1:小彳〈究大,穴窄不立宽,即使选泛论性成理论性的题丨丨,也要尽1缩小范围,这才有把握完成任务。例如对某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论和论述,对某个历史问题,历史理论的分析和探讨,是可以在短期内完成的。

  第二、要选择平时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这样轻车熟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千万不要选择自己不熟悉,不感兴趣的题II,那就容易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困难境地,那就很难写出水平较高的论文,找至会完不成任务,交不了卷。

  第三,还有一个选生题和选熟题的问题。所谓选生题,就是选没有人研究过或很少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所谓选熟题,就是选史学界经常讨论或者是结论比较明确的问题。对于究竟选生题好还是选熟题好的问题,我认为各有利弊。一般说选生题,难度比较大,由于是没人研究和很少有人研究的历史问题,所以参考书难找,无可借鉴,当然难写。但是,也有一个有利因素,因为是没人研究和很少有人研究过的历史问题,所以容易写出水平,只要所论不谬,那么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就算写出了新水平,邛至可以被认为填补某项空白。选熟题,参考书多,比较容易写,但也有一弊。因为前人已有很深入的研究,社至已有了正确的结论,因此难于写出新义和新的水平。如果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别人的基本相同,还难免有抄袭之嫌,写这类文章价值就不大。但是,究竟选哪一类题目好呢?我认为这首先要有“自和之明”,即对自己有个正确估计。如果自己确信有能力,有把握,客观上也具备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条件,那就选生题,力争写出好的文章。如果自己觉得没有把握,没有能力,在客观上也不具备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条件,那就选熟题,至少可以有所借鉴,完成毕业论文的任务。不过选熟题,要切忌照抄别人的成说,而要从原始资料出发,参考别人的论著,写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即使不能突破前人的成说,也不是抄袭别人的旧作,而有自己的特色。

  选题确定之后,文章的标题比较好解决。写论文的人对于标题一般都采取三种办法:一、先确定标题,后写文章;二、先写文章,后定标题;三、先用个临时题目,等文章写好后,再酬酌拟定。在这三种办法中,第一种是最好的,因为先定下题目,再写文章时就越不了大格?第二种办法最差,因为标题定不下来,写文章就容易跑题,或下笔不知所云;第三种情况属于中间,因为题目虽然没确定下来,由于有了个临时的题目,那就说明文章的中心,重点已经明确,文章写好后也比较容易调整。既然说处理标题的三种情况有优劣的不同,为什么又说标题问题好解决呢?这是说在论文的标题一时难于确定的情况下,就不要为标题问题伤脑筋,占更多的时间。因为标题事先定得再好,也会写出文不对题的文章;相反,虽然事先没有定好标题,只要选题范围确定了,写文章也不会走大样,关键还是文章的内容,写出了好文章,题目是容易确定的。

  写历史论文第二个步骤就是搜集资料。历史是科学,论证和论述任何一个历史问题,必须有大量历史资料为依据,不能臆想和捏造,甚至只有-个孤证也难于成立,因为在浩繁的历史资料中,几乎可以为任何一个论点找到孤证。

  老一辈的历史学家,对于自己所研究的历史问题,在掌握资料方面爱提“一网打尽”的口号,即占有所有的资料。对于青年学生来说,特别是在短短的六周时间内,提“一网打尽”是不现实的。但是,必须掌握所研究问题的主要资料,而且必须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第二手资料只能作为补充,而且在使用时,必须与原书核对,以免讹误。因为由于排印、校对、甚至摘录时的疏忽,第二手资料原来可能就有错误。在资料引用方面往往是一字之差,就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特别是由于有人写文章专搜集于自己有利的资料,避开或删掉于自己不利的资料,有时甚至断章取义,对于这类第二手资料,如果不核对原文,就会受骗上当。至少用第二手资料写文章,会使你无法打破前人的结论。因为你不了解原始资料的来龙去脉,不了解真实情况,那只有人云亦云。

  搜集资料,主要是搜集三个方面的资料,一、原始史料,二、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有关问题的论述和指导;三、历史研究工作和专家对有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这三方面资料缺一不可。没有第一种资料就失去史实根据;没有第二种资料就有可能使所研究的问题离开马列主义指导原则。没有第三种资料,就不了解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已达到什么水平,不知道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情况不明就会事倍功半。

  搜集资料必须会作卡片和笔记。

  作卡片的目的是为了摘录资料。因为写一篇历史论文要看很多书,但是,动手写作时总不能把所有的书都摆在面前,即使能摆在面前,也会杂乱无章,无所适从。用卡片搜集资料,使用时就非常方便。记卡片时必须忠于原文,资料过长不能成段摘录时,可以节录。但删节部分必须加删节号,以免把删节后拼合的文字,误认为是原文如此。此外,作卡片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在摘录资料后,必须在卡片上方加上分类标题,以便使用卡片时,不看资料全文即可一目了然。如果卡片积累过多,还要分类编号。二、资料摘录后,要标明出处,即作者,书名〈或篇名〉、版本、页数。人所共知的书,可以不写作者,但版本、页数必须写明,以便核对原书。三、一张卡片只能摘录一个资料,资料过长,可以写在两个、三个卡片上,但耍注明项资料之一、之二、之三的顺序,以免错乱。对于短小的资料,不能因为卡片上还有空白地方,把两条、三条资料记在一起。这样使用时很不方便,除非一个卡片上的两三条资料一次用完,否则,就难于处理。

  作笔记主要是为了在看原始资料和参考书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意见,记下各家不同的认识和结论。笔记具有备忘的性质。在看书和思考问题时,忽然有所领悟,必须马上记下来,否则,时过境迁,就会把很好的体会和意见忘得一干二净。作笔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积累素材,如果卡片中已经包括了这方面的内容,用卡片代替笔记也可以,但笔记决不能代替卡片。因为笔记是成本的,不能拆开使用。以笔记代替卡片,在写论文时将遇到很大不便,对此下面还要谈到,在此暂不赘述。

  在搜集资料之后,写论文的第三个步骤就是构思,和通过构思写出一个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提纲。

  所谓构思,就是根据选题的要求和所掌握到的资料,思考一下论文怎样写法,包括几个要点,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分几个标目,或几个段落,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都要简单扼要地写到提纲中去。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构思和通过构思而写出来的提纲,是关键的一步,论文写好写坏,水平的髙低,在提纲中已基本固定下来。

  有些人认为在写论文之前写提纲是多此一举,是可有可无,无关大局的小事。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如果说写短小的论文,由于内容简单,层次、结构较简单,对所写内容全凭记忆完全可以掌握,不写提纲尚且可以的话,那末对于写长篇论文,不写提纲就会写前忘后,甚至会把很重要的内容遗漏掉,或者信笔写来,层次不清,思绪混乱,奇轻奇重,失去平衡。其实就是写短小的论文,虽然可以不写提纲,但并不是没有提纲,只是它的提纲储存在头脑之中,而没有写出来而已。可以肯定,不管任何人,在他写文章之前,没有一个构思过程,挟有一个较成熟的提纲(不论写出来与否〕,是不可想象的,否则写的文章一定是不知所云。

  在饨纲写好之后,还要作一个作,就是把资钭十广按照提纲的纲目顺序,分组排队。如资料卡片凡与提纲第一项内容有关的即列为第一组,符合第二项内容的即列为第二组,以下以此类推,用这种把资料与提纲结合起来分组排队的办法,就不会被量多而杂乱的卡片所困惑,感到无从写起。

  经过资料卡片与提纲分组排队之后,论文的丛本轮廓,摧本内容也就沾楚了,下一步就是动笔撰文。写第一项内容时,就用第一组卡片,写过后,就把第一组卡片收起来。写第二利讷袢吋,也时此办理。这样论文写完广,丨川也則:;^。前面讲述作片片时,不要把两、二条资料记;'I:一起,笔记不能代替卡片,就是为了便于卡片分组排队,如果一个卡片记几条资料,或者把资料写在本子上;也就没办法分组排队了。

  处理卡片时,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即从卡片内容看,与所写的论文确实有关系,但在分组排队时,放到那一组也不合适,那就单独存放,等论文初稿写成后,再回过头来检查一下,看看放在那个项目下合适,就补进去,如果经过复查还用不上,那就说明这类资料用处不大,索性割爱,弃置不用。

  写论文最后一个步骤是修改定稿。有的人为写论文花费很大功夫,下很大的劲,最后就是拿不出成品,其原因就是修改这一关没过好。这叫“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是十分可惜的。有的人写过很多文章,但写完一看很不象样子,就抱怨自己文笔不佳,头脑笨,水平低,把草稿一扔了事,他总觉得别人发表的论文就是好,有才华,文章写得干净利落,有水平。其实他不知道,多数人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我不;认有文思敏捷,一挥而就的天才,但那是绝对少数。多数人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修改,润色加工才写成的。由于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都是经过一改再改的成品,因此才显得文通字顺、层次清楚、论点明确。我劝初写论文的同志,对自己的文章要有信心,耐心和毅力。要相信自己能写好文章,对自己的文章要耐心修改,而且要有改好的毅力,不改好决不罢休。写文章和作手工艺品一样,如果只看毛坯,都很粗糙,但经过细心加工打磨.就会成为绚丽夺目的艺术精品。

  修改论文的第一点是修改文句。由于在写草稿时,急于要把头脑中储存的东西都倾泻到纸上,因此很少考虑对文句的修饰,错字病句在所难免,甚至会有措词不当,用句不准的地方。修改时,首先要把这些改过来,但在修饰文句时,要注意历史论文的特点。历史论文一般只要求文字朴实,简练准确,通顺流畅,而不要求繁縟华丽,更不能譁众取宠,不能过多地渲染和形容。

  修改文章的第二点,是看文章的层次是否清楚,前后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特别要注意论点和论据是否一致。这一点是修改论文,提高水平的关键。如果是层次不诘,就要调整文章前后顺序,如果是由于次要内容太多,而造成文章臃肿,层次混乱,就要大刀阔斧删繁就简,不能手软。

  关于论文中的自相矛盾的问题,一般来说作者本人是难于发现的,这是由于在作者的思路中,并不认为自相矛盾,但是,别人却很容易发观,这叫“旁观者清”。自相矛盾的情况作者自己所以难亍发现,往往是由于这些自相矛盾的现象,并不是直观地表现出来,而是在一篇文章中,论述甲的时候用了一个标准,一个观点,而在论述乙的时候,又用了另一个标准,另一个观点,就对甲乙本身的论述来说,都能顺理成章,但是,要把甲乙调换一下位置,就会发现其论点是自相矛盾的了。检查文章中是否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和检查算术题一样,用剩法得出来的数据,再用除法还原一下,就知道是否正确了,如果发现错误必须改正。

  关于论文的论点与论据是否一致的问题,也应该是修改论文的宽要点。历史科学是以坊史事实为根据的。在历史论文中提出的扭一个论点,必须有历史事实作根据。历史事实对于论点来说就是论据。写历史论文不能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更不能丨1.论点与论据自相矛盾,也不允许似是而非。如文章所论证的是某一时期的对外关系间题,而用国内民族资料作论据,就不能说明问迓,这就是论点与论据不一致,必须另换论据来说明问题,否则,其论点就不能成立。

  对于论点,在修改论文时,必须认真斟酌,要认真考虑一下自己所提的论点,是否符合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历史之所以成为科学,就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就不成其为科学。因此,我们的立论必须经得起马克思主义的检验。前几年有人提出研究历史耍打破一切框框,言外之意是要打破马列主义框樞,这种提法是错误的。我们说其它框框可以打破,但马克思主义的框框不能打破,马克思主义是研究历史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这一原则,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论点,必须改正,以保证历史科学的純沾性。有人可能要问,写一篇历史考证性的文章,其论点是否也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检验?对于一个具体历史问题的考证,可能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阶级斗争观点联系不起来,但是,能否实事求是的进行苟证,这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问题。考证,的结果不是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而是对历史歪诎,这种论点也应该改正。最后还要强调一点,不论写什么论文,其论点与“四项适本原则”相抵触的,都是不能允许的。

  以上决了撰写历史中业论文的四个步骤,其实撰写其他论文也同样要经过这几个步骤。不过其先后顺序,却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是先确定选题还是先搜集资料?对于长期从事历史研究的工作者来说,往往是光掌握丫资料再确定选题,但是,对于即将毕业的青年学生来讲,多数人作不到这一点。另外,关于写通纲和写论文的关系问题,也顺便提一下,一般说先写提纲,后写论文这是正常规律,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往往是在写论文的过程中,继续修改提纲,使提纲更科学,更完善,更符合写文章的逻铒性。这说明修改文章,也包括对提纲的修改。提纲决不是僵化不变的,提纲只是根据选题和所掌握的资料制定的,在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之前,不可能完全准确。在写作实践中,会发现提纲有不完善的地方,必须修改、补充、完菩,使其4于撰写论文更具有指导作用。

  以上所谈的怎样撰写历史毕业论文的几点意见,不用别人批评,也自知颇有“老生常谈”之嫌,所谈内容抽羞、空洞自不待言,而且完全属于一管之见,是否正确全无把握。其实撰写论文的4验是多种多样的,而让是殊途同归,都能写出质量很高的论文。但是,不管多么好的经验,也代替不了实践,实践出真知,要想写好论文,必须靠实践。在实践中走点弯路是不可避免的,有了别人的经验作借鉴,弯路可能少走一点,而不走弯路是不可能的。我所谈的几点意见,如果能使历史系毕业班的同学,在写中业论文时少走点弯路,也就是我的最大希望。所谈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同学们指正。


  第3篇:简议历史论文的写作规范


  历史论文的写作有一定的程序和规范。首先,应使自己的论文具备学术价值,运用原始文献,对事件或史料做出新解释十分重要。论文题目应当限定,并且概念清晰。草拟论文提纲可以采取归纳和演绎两条路径。论文的各个部分应是对主题的充分阐述或详细分析,并构成一个条理清晰的整体。论文应有好的文风,言辞简练,流畅,立论审慎,言之有据。引文和注释等的格式应以方便阅读和规范的合理性为准。

  研习历史常需写论文,论文有可能是开卷考试的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或学位论文(包括硕士或博士论文,但其研究、构思和写作都遵循几乎同样的程序或者模式。熟悉并娴熟地运用这些方法和程序可以使我们事半功倍,少走弯路。即使在牛津和剑桥这样的一流大学,学生进校后,也都要选修这样的课程,即怎样有效地阅读、研究和写作及基本的写作方法。在美国,高中生也会有一门类似的课程。本文参考国内外出版的此类书籍,结合自己的体会,对历史学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程序及一般规范进行讨论。

  一、论文学术价值的判断

  牛津大学关于论文学术价值的标准较为简明

  扼要,主要强调历史学论文借以形成的史料和解释两个层面:利用了新的史料文献;0做出了新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是对历史事件,也可以是对史料的新解释。后一点与国内学术界常说“填补空白”,或对新的层面进行了探讨,或表现出新的视角相似。符合二者之一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①牛津大学校规认为博士论文应在某种程度上对已有人类知识构成贡献。②在西方历史学界,一些学者更强调使用原始文献的重要性,例如主张“客观主义史学”的德国历史学家朗克就认为其论著的价值在于发掘和利用了前人未曾使用过的意大利外交档案和私人图书馆文献。他主张历史学家不作价值判断和解释,而让史料本身讲话。③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判断历史学论著的价值是看其是否有助于增进对人类历史的了解。在美国的一些学者眼中,一篇(部)论著的学术价值在于其研究有助于理解人类历史经历的某一个重要的,或带有普遍性的层面。他们认为即使所做的是个案研究,但当你把普通人的生平传记,或一个小社区的历史的研究与更宏大的社会运动,或历史事件相联系,或视之为体现了影响深远的历史变迁,也就具有学术价值。①法国历史学家拉杜里的《蒙塔尤‘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1294—1324》〔1975年似乎是这个观点的一个例子。拉杜里以13世纪雅克,富尼埃主教主持的宗教裁判所法庭对法国南部蒙塔尤小山村村民300多天的审讯材料为基础,运用人类学的概念和方法探究小山村的文化与社会生活。通过研究,他揭示了印刷术的传播和地理大发现造成的处于封闭状态的普通人的心态变化之前的那种山村生活状态,他们的乡土观念、行为、文化心态、家庭观念和性生活等。②

  当代新史学和后现代主义对历史论著的学术价值提出了多少类似的看法,他们提倡研究下层人民、普通人、微不足道的人和事,认为非主流的和受到压抑的,或反常社会文化历史现象是对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和文化规则的抵阻,其研究有助于对居于统治地位的或在特定历史时空中占优势的社会政治文化心理进行破解,③换句话说,有助于理解社会历史的潜结构,因此,研究历史记载中的零散插曲,轶闻轶事、偶然的、异常的事件、卑微或不可思议的情形等等也有学术价值。显然,对历史学论著的学术价值的判断并不统一。一个国家或学术群体认为有意义的,其他学术群体不一定也认为如此。

  在笔者看来,如果我们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或解释呈现出一种内在的逻辑结构,尤其是某种理论框架,即使是对个别事件或人物的研究,也具有学术价值,因为理论具有涵盖一般现象的特性,对个别人和事的研究的结论就具有普遍意义了。例如希腊史家波利比阿的《通史》以及马基雅佛里《佛罗伦萨史》和《论李维〈罗马史〉前十卷》等书叙述个别城邦或国家的历史,但其中包含了对政治衰败和政体循环模式的一般性探究。④这些基于历史事实的探究使得这些书优于其他单纯叙史的书。实证主义史学大师孔德也认为历史研究应总结概括历史演变的规律。当然,这对一般人来说是不易做到的,也并不是每篇论文都能做到,或都应该如

  此努力。一篇论文应该有理论或逻辑的清晰性,反之则说明作者对事物的认知不清楚,也就是说研究还没有完成。在中国古代社会,大量的论著带有随笔或杂记的性质,缺少逻辑清晰的内在的理论架构,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历史认识论长期停滞的原因之一。后现代主义者会不赞成这种看法,但科学研究就是以清晰的理论而具有实用性,并由此获得社会的认可,所以,论文还需要注意逻辑和理论层面的内涵。

  在当代,由于历史研究者数量的剧增,历史研究的繁荣,未曾利用或发现的历史档案越来越少,依靠使用新的传统史料来创新越趋困难。创新的源泉更多来自于跨学科的视野和方法,以及对传统史料的新的利用方式,或发掘不同于传统史料的新的历史研究资料,或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例如全球史和环境史研究;年鉴学派对教区档案的利用;计量史学和最近利用超级电脑对“大数据”的分析研究等等。在西方学术界,人类学和社会学早已成为与历史研究密切相关的学科;地理学、心理学,语言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越来越不是稀罕的事例。了解历史研究的前沿和趋势,是我们得以写出有学术价值的论文的前提之一。

  二、论文题目的确定

  研究者希望自己的研究创新,即不是重复的研究,甚至落后的探究。在以经验主义著称的英美史学界,创新〔〇「丨9!旧1呦首先意味着使用新的史料或证据,事件或史料做出新的解释。在实际的写作构思中,对题目的确定还需考虑其他因素。许多时候,当我们认定某一题目具有学术价值后,还得考虑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学术水平,能够对该领域的问题进行充分有效地探讨。例如,如果我们不具备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专业知识,我们就不能选择研究20世纪50年代华生和克里克发现遗传密码相关的历史事件。

  确定历史论文题目时,必须考虑能否找到相关的史料,使我们据此发现历史事件的相关史实。历史研究试图依据历史资料、文物、古迹等的解读来重建历史的过去,史料因此构成有效的历史研究的基础。现今许多国家政府档案的解密时限是30年以上,因此我们就不能选取太近的事件,尤其是涉及与政府决策相关的研究问题。此外,我们还要考虑是否掌握主要文献所用的语言。例如要研究中德关系,能够阅读德语就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对学生来说,如果是写学年论文,还应尽量使论文题目同自己长远的研究目标或领域相关,论文题目最好是自己将来所要研究的大题目的一个层面的探究。

  查阅文献,了解研究现状是确定题目和开始研究的极其重要的一步,需要我们花大量时间搜罗相关文献资料。许多相关的文献往往隐藏在看起来似乎不相关的论著中,所以需要我们合理设计或放宽搜索词的题目范围、关键词或短语。值得欣慰的是,大量的历史档案文献已经上网,并可跨国查阅。我们可以利用国外的文献搜索网站,检阅下载文献。网上载有的硕博士论文、专门的文献数据库,出版社的出版物介绍和论著摘要等也都是重要的资料来源。充分查阅互联网、档案馆和各大图书馆相关出版物或资料,是展开研究的必要一步。检视相关题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中找到别人研究不多的问题,可以进一步限定论文题目。

  拟定论文题目也是确定研究计划的过程。对论文题目涉及的主要概念必须清楚界定。“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理性意义上的把握,它包含对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的描述,同时也体现了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观察角度,并暗含了对分析路数的提示。对概念含义的阐释往往也标示着研究者对问题的把握的深度和对其复杂性的认识。”①许多时候文不对题,或似乎不构成对题目的研究,就是因为对题目所包含的核心概念(核心词)缺乏准确的理解和界定。对论文题目所含的核心概念的清晰和界定是研究的必要一步。与论文主题相联系的关键概念的混淆不清会使我们研究缺乏成效。

  确定论文题目时,还需要学会放弃那些自己偏爱,但不精确的题目。我们可以通过评估自己的

  能力,研究现状和可能掌握的材料,并依据对所含研究问题的分析找到更适当的论文题目。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往往会有多种路数,或涉及更多的小问题或因素。我们可以从所列出的更细小和具体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题目。②限定题目是论文写作得以顺利展开的关键之一。此外,题目的大小也要适合自己所能付出的时间。③

  三、论文提纲的草拟

  论文不能离题,或文不对题、或对文章的题目不构成研究。很多学者在拟定题目后,还尝试用一句话对论文主题及研究目标进行表述,这就是所谓“丁卜65!55131^6门七、破题句^。通过丁卜65!551316-06“’作者可以在思想上进一步澄清自己对问题的探究视角和看法。④很多学者也对所研究的问题会先有一个假设,即事件是怎样发生的,哪些因素或层面重要,结局的意义如何等等。“假设”往往帮助我们有目的地选择资料,构思研究路线。

  所搜集的资料涉及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有多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研究的内容或范围。查阅资料时,应当做笔记,尤其是卡片笔记。做卡片可以分为抄录原文和转述。不论是哪种,都需要细心在卡片上写下文献资料出处,包括作者、书名、出版地点,出版社、年份和页码,否则将来会为此花更多时间。收集资料后,可对卡片进行整理分类,把涉及不同内容的卡片分群堆放,并以此作为不同章节的资料。另一些人也同时采用另外的方法拟提纲。在阅读资料或思考题目时,他们往往在一两张纸上概略记下即刻出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题目的想法、要点、拟研究的内容和见解等等;然后对这些记载在纸上的想法、观点、要点等进行整理、归类和编排,以此草拟提纲和研究内容。

  与上面的经验主义路线相对应的是演绎推理的方法。一些人采用分解题目山叩3戍的方法来草拟提纲,即对论文题目进行分析,列出其涉及的各个层面和问题,据此构成各章节标题和研究内容。这种方法与演绎方法类似。演绎方法是对论文题目和研究内容进行探究上的演绎推理,并以此推定论文的各部分的研究内容。演绎分解题目时可以与按论文的通常框架思考章节相平行。论文的结构通常首先是“序言”其后的一、二章探讨事件的背景,或基本经过。论文各主要章节对事件的几个主要阶段或层面的逐次探讨,最后是评价其结局、意义和影响等等。①

  一些史学理论家,如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海登-怀特认为,历史作品对历史事件的安排或提纲具有主观性,尤其是对以人为中心的事件的描述受到古典文学作品的情节模式(悲剧、喜剧、浪漫剧和讽刺剧)的影响。历史学家往往按照这些故事范型把事件编排成某种情节结构。在随后的写作或构思中,历史学家多还要做以下一些事情:0精简手中材料(保留一些事件而排斥另一些事件1;0将一些事实排挤至边缘或背景的地位,同时将其余的移近中心位置;:3把一些事实看做是原因,其余是结果;:4聚拢一些事实而拆散其余的。写作中作者也要建立与叙述并存的评价性话语。②怀特的看法不一定完全对,但是我们也应反思,因为资料总是不完全的,我们在构思提纲时,应当反思我们是否受到“理解的前结构”或成见的影响,对某些事件和人物的解释有否主观主义之嫌。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或意识形态会影响我们对文章的构思。

  在草拟提纲时,我们应该注意拟写论文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条理层次的模式。大多数历史学论文都可以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各章节的前后顺序。但我们设计或碰到的题目也可能是暗含要求解释因果关系,例如“二战末,曰本为什么突然宣布投降”;或者是描述过程,例如“安培再次上台”;或者是涉及比较或对比,例如“不同国家的福利制度”或者是论证或反驳某种观点,例如“‘管辖权’不能证明钓鱼岛是曰本固有领土”或者对某事进行分析和定义。③我们必须认清题目

  的性质,看自己撰写的文章属于哪一种或哪几种类型,然后以相应的组织形式和逻辑条理安排叙述和论说。④

  四、其他规范和注意之处

  论文的各个章节应当是对论文主题的充分讨论,描述或分析,各章节与论文主题之间的逻辑联系性必须明确。一个段落一般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展开论说陈述。学术论文还必须注意分段的合理性,不能一页或两页只分为一段,太长的段落,读者不能一目了然,也表明你的思想和表述还不十分清晰。报刊上的文章分段方法,使读者一目了然,可以参考。学术论文不要有大量的两三行就分为一段的做法。应当注意段落之间的承转衔接,段落之间的连贯性体现作者思维的连贯性和论文整体的逻辑性。论文应参考利用原始资料和研究文献,不能空洞;叙述和分析的部分都应当有,描述历史事件应以史料为依据;分析讨论应该条理清晰,并注意相反的观点;结论应当以文章所列事实和分析为依据。

  引文和注释应遵循合理的规范。国外,例如牛津大学等要求引文三行以上独立成段,前后空一行,并可左右退缩一至二字。⑤许多要求严格的学术界,要求引文不能过多,哪怕是逐个加以注释,也会被认为类同抄袭。国内外学术界对引文的注释规范极不统一,美国和英国学术出版物的注释规范有差别,国内历史学刊物的注释规范也不统一,甚至某本以国家机构名义出版的书中有关注释的规范也颇引起非议。一些“新规范”抛弃几十年来形成的较为合理的规范,例如取消书名号,另一些要求则显得似画蛇添足,如论文前要作者标明0,并写出作者的国籍。⑥牛津和剑桥大学等一流大学的学术论著的注释规范似更为合理,可资借鉴。牛津大学要求注释列出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引文页码。论文需注明刊载期刊号、年月和页码。外文书和文章应先把作者和书名或文章题目翻译成中文,后(用括号)列出外文作者、书名、论文题目、出版地点、出版社、年月,最后是中文页码。英文书名须斜体,实词首字母大写,标点符号后续空格。①有的期刊认为可以不把外文书名翻译成中文,这实际上是对读者不友善,我们不能假定每个读者都懂多门外语,好的做法是要尽量考虑读者的需求,使他人阅读自己的文章没有障碍。

  “论文摘要”长度一般要求不超过1页,或1页半,1万字左右的期刊论文的“论文摘要”则一般仅要求数百字。“论文摘要”目的在于使读者以最短的时间了解论文的研究内容,因此应该非常精炼地说明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结论和意义。长篇学位论文要求列出参考文献。世界史论文的“参考文献”应按“外文文献”,“中文文献”分类,书目排列按作者名字英文首位字母在字母表上的排位,如八门扣⑶门,86门8山〔6。文献又可分为原始文献、研究论著,一般首先列出原始文献,即档案材料和其他一手的文献资料。

  论文初稿完成后,应反复阅读,查看论文结构是否合理,论说的条理是否清晰,逻辑联系性是否有误,语言是否通顺,言辞是否啰嗦和累赘。论文初稿完成后,一般可以放置一两天,然后再打印出来,仔细阅读修改,反复几次。无论是中学生、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应高度重视训练自己的思维的清晰性和语言表述的简洁性。论文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必须一丝不苟地注重细节,尽可能以完美的面貌,呈现给老师和他人阅读。

  撰写论文是学生和学者经常面临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写论文的习惯和方法。本文以上讨论的方法和程序不是唯一有效的,但这些经验和观点值得参考。论文写作之前的研究和准备同样重要。论文写好后,拿给他人,包括老师和同事(同学)阅读批评十分必要。每个人的视野、观点和知识范围都有局限性,接受他人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和立场的批评和审视,并做出相应的修改和补充,会使自己的论文更趋完善。

  

上一篇:水利工程的正确论文格式

下一篇:最新毕业论文题目格式要求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