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体育期刊论文格式参考文献格式

发布时间:2023-12-07 18:11


参考文献是一篇论文中的整体参考、借鉴。参考文献的撰写与编排都需遵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其位置一般置于当页脚地。下面是一篇论文格式参考文献格式,并附有一篇范文,可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的着录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即[1]、[2]、[3]……的顺序编排。


(一)参考文献


着录用的符号:用于副题名、说明题名文字,出版地、制作地等,用于后续责任者、出版者、制作者、刊名、专利号等()用于限定语、期号、部分号等[]用于文献类型标识以及着者自拟的着录内容。


除上述各项外,其余的着录项目后用“.”号。


(二)参考文献类型与文献类型标识


按照国家标准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将纸张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划分为十种类型,并用十个单字母分别标识:M—专着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技术标准P—专利A——专着、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如全宋词、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等。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广告(三)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参考文献的条目以小于正文的字号排在文末,并按下列格式着录:


1.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的着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篇名[文献类型标识符].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此项也可在文中参考文献序号的后边用P页码加小括号的形式标注).


2.期刊文章的着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着录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析出文献中的原文献为专着时,其着录格式为:[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报纸文章的着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5.专利的着录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6.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着录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电子文献的着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8.各种未定类型的文献着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1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着录。


2参考文献着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专着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着”、“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参考文献类型专着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文献类型标识(2)对于专着、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电子文献类型标识(4)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磁带数据库光盘图书磁盘软件网上期刊网上电子公告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4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g.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1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体育期刊发表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


摘要:本研究以10本CSSCI收录体育期刊为对象,分析2001—2010年间期刊发表论文参考文献中网络文献的引用情况。研究认为这10年间体育期刊发表论文中引用的网络文献数量快速增加,社会科学类论文引用网络文献多于自然科学类论文。网络文献引用存在“无法再检索”、文献着录格式不规范等问题,本文就此类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着重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体育期刊论文;网络文献;文献引用


由于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具有快捷、便利、阅读面广、成本低廉等特点,其已成为各国政府部门、国际或区域性组织和团体、媒体等发布信息的重要平台,同时它也已成为民众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当前,通过网络获得学术信息已经成为继期刊、图书之后的第三渠道。程宁将网络文献定义为“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发布、传递和储存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总和”。[1]刘建伟等则进一步将网络文献解释为“以电子形式储存在光、磁等载体上,以节点为中心,通过通信技术,在因特网上发布传递,并能在网络终端得以再现的文献信息单元或文献信息集合”。[2]邓宏炎等根据因特网上文献的形态将网络文献分为:网络期刊、网络报纸、网络图书、网络广播、网络电视5类。他们还指出,如果根据传统的文献分类法,网络文献还可以细分为16种形态,其中包括了网络学位论文、网络会议记录、网络专利文献等。此外,他们认为传统文献分类中没有的网络数据库以及电子公告等也应当归为网络文献。[3]美国心理学会所制定的投稿指南中以举例方式对网络文献范围进行框定,包括:(1)通过网络发布的期刊论文,它包括经数字物件标识(DigitalObjectIdentifier,DOI)的论文,也包含了其他未经标识的论文,例如印刷中的论文,个人或机构准备发表的论文;(2)电子图书;(3)来自于数据库、机构或个人网站的学位论文;(4)包括学术会议投稿论文、墙报的摘要;(5)书目资料;(6)课程或讲座资料;(7)书评或论文的评注;(8)网络工具书,包括各类百科全书、网络辞典、手册,还包括了维基百科;(9)原始数据(含数据制作的图表);(10)电脑程序、软件;(11)灰色文献(grayliterature),主要指学者、政府部门、公司企业、独立研究机构等发布的信息;(12)报纸、影像或网络出版物;(13)无发表日期的论文;(14)来自网上论坛的信息。包括发布在新闻集团、网上论坛、网上讨论栏目等。[4]由此可见,网络文献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而许多未经审查的信息也包含在其中,因此这就要求学者在引用时需要认真加以甄别。


而在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中“网络文献”这一新形式的引文类型赫然出现在参考文献中。近年来,体育领域学术期刊也和其他领域一样,所发表的论文中网络文献的引用率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引用规范性、可靠性、可检索性等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出来。为此,本文对被CSSCI检索的体育期刊近10年网络文献的引用情况进行计量学统计,就网络文献的引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我国主要体育期刊论文中网络文献的引用状况


(一)检索对象及方法检索对象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1—2010年间收录的10本CSSCI体育类期刊(不含扩展版)的论文。


检索方法为:首先输入杂志名称,将检索时间限定为2001—2010年,检索这一时段收录的论文;然后将检索项指定为“参考文献”,在检索词内组合输入“http”“www”等关键词,检索出所有论文后对论文逐一浏览,剔除不属于学术论文类的文章,如投稿须知、编辑部通知、会议消息、领导讲话等;最后统计每一年度各期刊引用网络文献的论文数、各论文引用网络文献的数量、中英文网站的区分,以及引用个人博客文献的论文数量。其中标注在论文脚注中的网络文献也纳入了统计范围。部分论文书写参考文献的格式不规范,因此使用本研究的检索方法有可能未被检索到,但是本文统计数据可以大致反映2001—2010年我国主要体育期刊中网络文献引用概况。


(二)CSSCI检索体育期刊论文网络文献引用情况从CNKI收录的情况来看,2001—2010年被CSSCI检索体育期刊共刊载25891篇论文,其中有2317篇论文中引用网络文献,总引用文献量为4768条。尽管这10年各期刊发表论文总量变化不大,但是引用网络文献论文逐年增加,至2010年已达到441篇,相当于2001年31.5倍。近几年引用网络文献论文数量的增加幅度有所趋缓,但仍然呈上升趋势。单篇论文引用网络文献的数量平均为2.06条,从10年间变化看,2001—2006年,除2003年单篇论文引用网络文献的数量超过2条,其余均低于2条;2007年后单篇论文引用网络文献的数量均超过2条,整体显示逐渐增加的趋势。根据引用文献的题名、网址等判断,文献引自于英文网站的约占21%。一般涉及国外的研究论文中网络文献引用量明显增加,发表于《体育学刊》的《中美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比较》一文引用网络文献多达19条,所有参考文献均来自于网络,其中14条来自于英文网站。这说明网络已成为我国研究者获取国外信息的重要途径,尤其在获取国外近期举行的大型赛事、体育活动等方面的信息时对网络的依存度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外体育机构组织十分注重网站建设和信息更新,将网络视为重要信息发布平台。


(三)网络文献引用的学科特征网络文献的引用呈现明显的学科特点:社会科学类研究论文中网络文献的引用率明显高于自然科学类,而且社会科学类论文的单篇引用数量也高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类研究中较少引用网络文献可能与获取文献的渠道较多有关,尤其是国外自然科学类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许多方法获得。例如通过医学检索等检索机构就可以获得许多所需文献的全文,此外,许多综合性高校订阅的国外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类数据库较全,通过校内网络就可以获得论文全文。尽管这些文献的获得渠道是通过网络,但是这部分文献是来自于学术期刊的电子版,明确标注了论文发表的时间、卷号以及页数,因此按照惯例在列入论文参考文献时一般按照纸质版期刊处理,而不是提供网络链接归为网络文献。同时,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通常对一般意义上的网络文献的认可程度较低,尤其是较少引用未经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这也是影响网络文献引用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类研究涉及的信息面较广,而许多信息从网站获取比传统的文献渠道更为快捷,并且目前网络已成为获取国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社会科学类研究的论文中引用网络文献较多。(四)体育期刊论文引用网络文献的来源一是政府网站。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网站作为发布信息的重要平台之一。随着我国政府推进信息公开工作,政府网站已成为发布信息的主要途径。各种文件公报、政策法规、统计数据、领导讲话、新闻等等都通过网站发布,政府网站已经成为比较具有权威性的信息来源,包括与体育相关的信息在内。


二是世界性、区域性机构组织的官方网站。从引用的网络文献看主要来自于体育领域的各类机构组织网站,例如国际奥委会、国际足联、亚洲田联等世界级、大洲体育协会组织,还包括国内单项协会的网站。这些网站和政府部门网站一样,其发布的信息权威性较强,有较高的可信度。体育领域之外的组织机构,如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中华慈善总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等也是部分研究者访问的网站。


三是大型赛事或学术活动等临时性网站。大到奥运会、世界杯、世界锦标赛等世界级比赛,小到国内某一地区的体育比赛,都会通过网站发布各类与比赛有关的信息。同时,举行与体育相关的学术交流等活动时网络平台也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信息发布途径。


四是综合性网站或媒体网站。新浪、搜狐、网易等综合性网站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网站发布的信息也常被引用。这类网站发布的新闻、领导讲话等成为主要的引用内容。


五是教育机构网站。国内外高校均建立有各自网站,这些网站提供涉及学校学科设置、课程内容、学校管理等内容。国内外许多中小学也设有各自的网站,虽然网站提供的信息不如大学丰富,但是对于研究者来说也是获得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


六是其他网站。除以上网站外,各类数据库、文库、知名运动员的个人网站、学者的博客等形形色色的网站提供的信息包括体育信息都成为研究者引用的对象。但是这部分网站在引用中所占的比率较小。


二、体育期刊中网络文献引用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纸质版文献是公开出版发行的,可在较大范围内传播,通常具有半永久性保存的特点,因此通常在可检索性上不存在问题。但是网络文献是以电子形式储存的,尽管在网络上可以供许多人浏览,但是其信息源通常具有唯一性,也就是说人们只能通过特定的网址才能获得特定的信息,一旦出现数据保存的问题或者其他影响信息公开的问题,就使得读者无法再次获得。再者,以电子形式储存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如果缺乏必要的维护,也很容易导致信息的丢失。因此从文献所应具备可检索性这点看网络文献就存在一定缺陷。Spinellis[5]曾从ACM(AssociationofComputingMachinery)和IEEE数据库1995—1999年收录的论文中抽取4375条引用自网络的文献,进行再链接实验。结果表明,2000年已有28%网页无法访问,而4年后这一比率上升至40%—50%。段宇锋等[6]将网络信息内容变化、消逝现象称为“linkrot”,在对1995—2008年发表于《中国图书馆学报》论文引用网络文献进行再检索时发现,1997年至今已有48.29%网络信息无法访问,其中还不包括网页可以访问但是内容已经改变的情况。


(一)我国体育期刊引用网络文献可再检索率的下降根据10种体育期刊2001—2010年发表论文引用网络文献记载,访问参考文献中书写的网址,确认其链接状况。具体确认范围为:2001和2002年引用的全部网络文献,对2003—2010年引用的网络文献每年度随机抽取50条,合计确认476条网络文献。本研究确认是否可再次检索仅根据论文中网络文献中所提供的链接网址进行确认,凡是不能追溯到该文献的均认定为不可再检索。部分文献使用其他网络检索工具根据文献题名可以检索到的仍认定为“不可再检索”。随着时间推移,网络文献的可再检索率逐渐下降,两年以后就下降到50%以下,而10年前的网络文献几乎已经无法再现。


(二)体育期刊网络文献不可再检索的原因分析首先,网站已不存在。网站消失是导致无法访问的主要原因之一。网站消失的原因可能来自多个方面,由于部分网站本身就是临时性网站,例如大型赛事的网站,一般赛事结束后常常在维持一段时间后就停止使用,即便维持(例如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也会大幅度改动原来的内容;而一些小规模的体育赛事或学术活动网站则维持时间更短。


其次,时效性问题。在体育期刊论文中引用的网络文献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政府机构、世界性组织、知名网站等,这些网站本身的运营较稳定,但是会定期更新信息,具有时效性的新闻、讲话类保存时间可能较短,而数据类、资料类信息保存时间则较长。因此,当使用原有的文献链接再次访问时常常只能显示网站主页,却无法链接引用原文。


再次,网址录入错误。通常作者会将所引用网络文献的网址复制后列入参考文献,理应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是从录入的网址来看确实存在录入错误。有些可能是在反复修改稿件以及编辑排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增加了空格。然而有些录入错误,如网址的字母、标点、符号、数字的书写错误更可能发生于论文作者在编写参考文献时。


最后,文献链接网址的书写过于简单。有相当一部分作者在描述网络文献的链接时只写网站名,而不提供详细链接,例如:http://。面对这类网站,尤其是不具备站内搜索功能的网站,读者要想找到特定的文献简直如同大海捞针。有些网站对过去的资料文献保存时间较长,例如新浪网北京奥运会的专题部分至今仍然保存,从中可以检索大量信息。但是有作者在书写文献链接时仅标明了该专题的首页,因而无法寻找到该作者引用的文献。


(三)体育期刊网络文献引用中潜在的学术道德风险网络发布的各类信息纷繁芜杂、良莠不齐,而虚构事实、发布虚假信息的现象屡有发生。从我国体育期刊所引用网络文献的来源看,多数来自于管理较规范的网站,尤其是政府部门以及较有影响力及权威性组织机构的网站通常都会严格审查发布的信息和数据,因此其真实性及可靠性方面的问题较小。在对网络文献进一步分类分析时发现,共有74篇文献引自于个人博客,还有部分网络文献来自于民间的小型商业性网站,这些博客或网站发布的信息大多未经过严格的审查,属于文责自负,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可能存在问题。应注意的是,在网络文献的大量引用的背景下潜在的学术道德风险也随之发生。这类风险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抄袭和侵权行为的发生。现在抄袭检索软件只能检索投稿论文是否存在抄袭发表于正式期刊上的论文,而大量发布于网络的非正式发表文章却不在其检索之列,这样就使得抄袭行为更难发现。二是由于网络文献的可检索性较低,从而对引用的文献无法验证,因此有可能出现根据论文需要任意篡改引用文献的原意,甚至杜撰文献等现象。


三、规范体育期刊网络文献的对策


(一)扭转研究者对参考文献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妥这一普遍现象对参考文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学术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研究者把参考文献看作是论文的附属部分,即便不正确也不会影响论文质量,因而不重视对参考文献的确认和格式书写;也有人认为文献着录格式是杂志编辑的工作,作者只负责把论文正文写好即可,从而导致论文后参考文献在准确性、规范性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Panduranga等[7]随机抽取89篇发表于JournalofCytology的论文,对其参考文献进行核实分析,发现约15.7%的论文参考文献存在作者姓名、杂志名称、引用文章页数等录入错误。为呼吁研究者重视参考文献,曾任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院长的英国着名学者MartinJosephRoath有过一句名言:“先生,常确认一下您的参考文献吧,您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练习”![8]Taylor[9]将参考文献的作用归纳为4点:(1)通过引用具有权威性的文章或研究成果支持自己的观点;(2)在不影响正文主流的前提下进一步引申与前人相同或不同的论点;(3)为验证参考文献的真实性和质量提供详细线索;(4)引导读者通过参考文献查阅详情而减少文章篇幅。为此,作者应当以高度的责任心选择引用、准确描述每一条参考文献,不能将其看作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此外,由于参考文献是反映研究目的和意义的重要背景材料,甚至是立论的根据,因此,从学术道德规范的角度看也有必要重视参考文献引用的准确性,以备编辑和读者核实。


(二)加强对网络文献引用的着录格式的规范化通常网络文献的着录格式包括:电子文献的责任者、题名、文献出处和详细链接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以及作者访问日期。近年来我国各体育期刊对网络文献的着录格式要求越来越严格,但是仍然可以发现部分网络文献的着录格式不太规范,存在各类问题。因此需要编辑人员严格把关,在对稿件进行格式审查时凡是参考文献着录格式、内容存在严重问题者应要求作者修订后重新投稿。尤其是应当明确要求作者投稿时必须明确标注文献责任者以及文献题名,以备通过其他检索工具查验。建议在投稿指南中对网络文献的着录格式提出更具体的要求,或者以示例的方式引导投稿者规范文献格式。


(三)加强对网络文献引用准确性的审核由于网络文献具有可检索性较低的特征,需要加强对网络文献引用准确性的审核,以杜绝“虚构引用”现象的发生。在文献着录格式方面应当逐渐改变参考文献与正文不相对应的现象,清晰标注正文中引用内容的出处。这一做法不仅是对被引用者的尊重,也为确认引用文献提供了方便,有利于编辑人员及评审人员确认。考虑到网络文献可检索性较低的特点,应当要求投稿者提供所引用网络文献的网页快照,并标明所引用网络文献的具体位置。这样既可以方便阅稿人审核,又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虚构引用”和“引用不真实”现象。


(四)规范网络文献的引用有关网络学术资源的认可被称为是“政府没规定,学者没共识”问题[10],是否应当限定网络文献的引用范围,是目前学术界尚存争议的话题。从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可弥补国外信息渠道不足以及学术自由的角度看,不应过度限制网络文献的引用范围;从学术道德风险以及文献的真实性等问题看又有必要对可引用网络文献适当加以限制。从国外体育领域期刊的投稿指南看,几乎均未对网络文献的引用加以明确的限制。如上所述,美国心理学会指定的网络资源范围达到14类。通常,在国外网络文献引用的判断基准主要由学者自己掌握,国外学者大多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引用不当会影响自己的学术声誉,因此对引用文献的选择一般都会比较谨慎。但是,目前我国体育领域投稿作者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作者自律意识较差,如果对网络文献引用采用放任的态度,凡是网络发布的信息均可作为参考文献,不仅有较大的学术道德风险,而且将有损学术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降低论文的学术水平。因此学界有必要对体育期刊网络文献的引用范围展开讨论,在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制定引用标准,进一步规范网络文献的引用。


参考文献:


[1]程宁.对参考文献引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9).


[2]刘建伟,束春德,栾淑莉等.参考引用网络文献的调查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1).


[3]邓宏炎,叶娟丽.网络参考文献初探[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APA).APAStyleGuidetoElectronicReferences[EB/OL].http://,,2003(1).


[6]段宇锋,赵燕芳,刘璇等.对学术文献引用网络信息的反思[J].图书情报工作,2010(8).


[7]cyofreferencesinJournalofCytology[J].JCytol,2011(4).


[8]2004(10).


[9](Fremantle),2002(2).


[10]毛寿龙.网络学术资源认可问题的制度分析——学者没有共识,政府没有规定,怎么办?[J].中外企业文化,2000(24).


作者:谭广鑫

上一篇: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论文格式

下一篇:研究生学位发展现状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