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论文格式>论文开题

怎样才能发表一篇关于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07 14:38


  第1篇:怎样才能发表一篇关于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


  本文对目前军队院校研究生课程教学、培养条件、管理工作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7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加强研究生培养的硬件建设、规范研究生管理、注重培养研究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等对策与建议.

  一前言

  随着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部队对于武器装备相关人才的要求大大提高,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部队要求的研究生,是摆在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面前的一大难题.如何对现行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完善,才能使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在部队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值得每上个从事研究生教育的工作者认真思考.本文从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中的几个方面入手,分析现行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

  二目前学院研究生培养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课程教学有待进一步改革

  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目前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些研究生学员反映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授课内容没有反映学科的前沿问题;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同领域校外专家学者授课或做学术报告较少;专业课考试方式仍然采取本科教育模式,采用读书报告或小论文方式极少.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必要根据培养目标,尤其是要按照培养部队需要的创新型军事研究生的要求,加强研究生教学改革,使研究生教学能够满足其拓展知识面,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要求.

  (二)研究生培养条件亟待加强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西方发达国家国防科技飞速发展、国防理念和制度层出不穷的今天,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要紧跟国际军事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在研究生阶段能否做出具有创新性的成果,除了导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有良好的研究条件.目前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条件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图书资料文献、研究平台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的需要;甚至许多研究生还没有供研究使用的实验室和电脑.

  (三)研究生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严格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历来是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一个基本条件.培养优秀的军队高层次人才,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是不行的.目前一些军队院校的研究生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据了解不少研究生学员甚至不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对学位论文的要求,反映在开题报告内容要求不清楚、格式不规范,国内外相关研究不清楚,开题报告不查新,研究题目与内容雷同较多,引用文献应付数量,论文中的文字以及排版错误百出,甚至同一院校的论文格式也不一致等等.因此,要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研究生,就必须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研究生培养规律,规范和加强研究生的管理工作.

  (四)研究生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研究生评价机制中有一些硬性规定,要求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完成的一些指标和要求,这其中大部分要求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有一些规定存在着不合理.如有的院校要求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等等.实际上论文是否发表与研究水平的高低并没有必然联系,并非发表的就是高水平,没发表的就是低水平.评价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以是否发表论文为标准,而应以论文本身的质量为标准.如果以发表论文作为硬性规定,将促使研究生花钱买出版、花钱买发表等腐败学风的增长,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和避免的.因此,有必要对研究生评价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改进,最终形成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三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对策

  (一)完善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

  完善研究生的课程选择和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使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形成相对较宽的知识面,有利于其后期的课题研究.所以,在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上应当尝试“跨学科专业选择计划”、“跨专业课程兼修计划”、“通识案例必修课程”、“相对标准考核规则”等教育创新的举措,加大研究生学员的自主选择性,而对于一些通用的强制性课程也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政治、英语、数学等课程,还应当引入一些与部队实际有关的,例如通识案例等相关课程,使得学员在学习本专业的课程时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部队现实相结合.这样才能在充分尊重学员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和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员的全面素质和竞争力.

  另外,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也应当有所改革.形成以科研为中心的研究生培养理念,根据科研需要来设置、安排课程和学习时间的培养模式,形成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把“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课程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加大实际案例课程、研究型课程、方法论课程以及现地教学、参观见学等课程的开设力度.尽可能地拓展学员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学员学会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研究生培养的硬件建设

  完善研究生培养硬件建设,既有利于研究生跟踪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从而进行学术创新性研究,也有利于军队院校学术研究、科研平台、图书资料的完善.然而,加强硬件建设并不等于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就不需要走出校门,不需要进入一线部队进行调查和研究工作.而是要通过加强硬件建设,保障研究生在学校能够查阅到基本的资料,使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较好的实验条件完成绝大部分研究内容.

  (三)规范研究生管理

  1突出“严”字

  人都是有惰性的,只有严格要求,才能有利于进步.如果对研究生疏于管理,放任自流,不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当然,对研究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仅仅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要发多少文章,学位论文有多厚,更重要的是要对研究生的生活、思想、治学态度、使命感、责任感、创新性等方面严格要求,集中的体现是要对论文质量严格把关.首先要严格把好开题报告关.做好开题报告是导师指导研究生的重要一环,是研究生做好学位论文的基础,是培养研究生掌握和处理文献信息能力的关键一环.可以说一个不重视开题报告的导师不是一个称职的导师、一个不重视开题报告的研究生是一个没有培养前途的研究生,更谈不上培养出创新型的研究生.二是严把论文质量关.作为导师、论文的审阅者和答辩委员会成员,要严格按照“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的要求,对论文严格把关,严防滥竿充数.要通过建章立制杜绝讲人情和“走后门”现象的发生,真正地实现由“严进宽出”向“严进严出”或“宽进严出”的转变。

  2提供研究生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在研究生开始一段研究工作后,要让研究生带着问题和想法到基层部队或研究所去请教、去交流。了解现行体制方法的优缺点,激发出创新思维,不应该是简单的埋头自学,应该善于与他人交流。通过主动与优秀的专家教授和部队官兵的交流,跳出导师和自己的思维框架,激发出新的思维、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

  (四)注重培养研究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1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本科生更强调宽基础、大平台、通才教育,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研究生则更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成果的取得。要营造创新氛围,崇尚学术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允许探索、允许失败、宽容失败、保护偏才、怪才、奇才。

  2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我军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是研究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生都是在一轮轮考试中胜出的佼佼者,然而专业的分类,使得军队院校很多研究生在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知识以外,对于其他方向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在同一个大方向内,只了解自己小方向的相关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军队院校在这方面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开展专家的学术报告,定期的研究生之间的跨专业交流等方式,来促进军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

  3学风道德的建设

  严谨求实是做学问必须具有的严肃态度。研究生作为年青一代的科学研究工作者,更应该在开始科研的初期,就树立端正的学风态度。研究生的道德建设需要个人、院校、军队的共同努力。个人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深化科学研究精神意识;院校要制定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军队要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研究生的学风道德建设才能走向完善。

  4后续发展的延续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在面临部队工作实际时,常会遭遇所学的用不上,所用非所学的困惑。知识的快速更新,是军队发展的必然。军队研究生要适应这种发展,就要相应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方式。研究生的科研生活不是终止于毕业,而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开始于毕业,因为从毕业这里,踏出了走进部队的第一步。研究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不考虑研究生毕业后的后续发展。后续发展是基于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但并不局限于此。工作后的机遇,也是研究生后续发展的相关因素。无论怎样,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将会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加强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培养,必将对其后续发展产生相当的推动作用。

  (五)合理安排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撰写毕业论文时间

  大多军队院校的研究生在校期间,研一进行课程学习,从研二开始进入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阶段的时间安排模式。多数学员反映从第三学期才开始着手进行论文选题、收集资料等工作,课题研究时间较为紧张。很多学员到了论文送交盲审阶段时,论文工作还没有完成或是仅仅赶工完成,导致论文质量下降,影响学员正常顺利毕业。因此,如果能把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阶段提前到与课程学习齐头并进,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实现学研相长。

  这项工作的落实需要院校和指导教师一起担负起培养责任。军队院校应当明确要求研究生指导教师必须在研究生入学起就要为其制订详细的学习研究计划,并开始指导研究生进行科研方面的训练。同时院校应当配套出台相关的有效检查措施,督促研究生充分利用时间,把握好每个培养环节。为学员在两年半内正常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严师出高徒,名师育英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导师密切相关。怎样才能让研究生的优秀品格和个性得以正确、充分地发挥,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得到科学研究方面的真才实学、锤炼其为人处事的优良品行是每一位导师的职责。要培训出创新型的研究生,导师自己除了业务上的精湛,恪守学术道德和教育规范,以及广博的知识外,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使命感,有对自己指导的研究生的学习进程、学术水平、科研能力负责的责任感。

  传统的观点往往认为,导师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义务,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只承担道义上的责任,这种观念在师生关系上则体现为传统的师徒式关系,导师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学员则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而以创新为目的的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两项任务: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和创造更多高水平的创新性成果。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育的紧密结合,客观上使导师指导研究生在以教书育人为主导追求的基础上,增加了科研收获的双赢内容。研究生也不仅仅是一名普通意义上的学生,而是具有学员和初级研究者的双重身份。由此,应该赋予导师以更多的责任意识。

  作者单位: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作者:洛刚杨磊王保顺来源:继续教育2010年3期


  第2篇:写数学论文的几个要点


  随着教育科研意识的不断深化,很多教师希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论文形式公开发表。那么怎样才能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呢?我认为初写数学论文的教师,为了尽可能的少走弯路,应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1借鉴成果,博采众长

  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吸收消化,为我所用,这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在做、并且必须做的事情。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水平等是有限的,要弥补这个“先天性缺陷”,就一定要向他人学习借鉴。就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我们所涉及的范围自然以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科研信息为主,但还应兼顾高中和小学的数学,以及计算机、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信息。

  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书面形式,比如各种书籍、报纸、刊物等;②口头形式,比如各种会议、听课、交流、咨询等;③电子形式,比如以网络、光盘、软盘等为载体的信息。来源于不同形式的信息各有千秋,有的权威性高,有的时效性快,有的针对性强,有的信息量大。这些信息的保存方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四种:①制卡片,简要注明作者、题目、出处、摘要、编号、日期等项内容,主要用于一般性的信息;②做摘记,写在本上,编好序号目录,以便查找,所记内容比卡片更详尽,适用于比较重要的信息;③复印,对于特别重要并且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全文复印,复印件应用同样大小的复印纸,对不同大小的原件缩放得一样大,便于装订、排序、编目;④存盘,这是针对电子信息形式的特殊性采用的一种保存方式,复制到微机硬盘或软盘上。有条件的,还能使用录音、录像、刻录光盘等等方式。

  自1996年以来,我手抄20多万字,复印存盘10多万字,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为我的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完备素材,厚积薄发

  论文只是教研结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有人提出“论文还自教研始”、“论文在研不在写”等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只看重论文发表这一结果,急功近利,做无病之呻吟,效果肯定不好。“厚积”是基础,没有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教训、数据统计等等素材的积累,想要写出比较有价值的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素材源于何处?如何去发现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话“处处留心皆学问”。

  具体说来,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课堂教学,它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也是素材最重要的来源,这不但是一个教学实践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②课后反思,对每节课的成败得失都及时的总结下来,以便进一步研究;③作业记录,从学生作业中不但能发现具有共性的问题,提示我们教学教研的改革方向,而且学生中也会有许多新颖的解题思想,值得教师学习;④考试总结,测验考试是对学生知识的集中检验,即使在素质教育中,也不能把考试视为应试教育的“余孽”,“打入冷宫”,关键是如何改革考试制度和内容,适应素质教育;⑤解题分析,教师平时应坚持解答一定数量的数学题,解题是数学的核心任务之一,这样做可以活跃思维,并从中探索解题规律和命题趋势;⑥调查反馈,调查可以用谈心、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从中所反馈的信息是难得的写作素材;⑦成果质疑,学习他人但不要迷信他人,在阅读他人的论文时,有时也能发现其存在的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对此只要自己的理由充分就要敢于质疑;⑧探讨争论,在日常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发生激烈争论是常有的事,从中往往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程度;⑨灵感顿悟,事实上很多自选课题的素材是平时工作、学习、生活甚至睡梦中突然想到的,但这种灵感是对问题深入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自觉教研的精神,灵感就无从谈起。

  作者:李发梅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09年4期


  第3篇:写文章为什么要强化观点意识


  教师写作,以教学论文和教学随笔最为常见。写教学论文或教学随笔,无绝对标准,但有相对尺度。尺度在哪里呢?尺度就是在建立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是有效的信息,并通过有效信息的传递达到清晰地表达思想之目的。

  一、建立自己明确的观点

  从一定意义上说,学会建立起自己的观点,是写文章的第一要素。

  先以一篇高中生写的作文为例。作文题叫“雅与俗”。该学生一口气写了一千五百字,但泛泛而谈,一会儿写雨景,一会儿写林黛玉,一会儿又写养病。话题随意转换,叙述四处漂移。说得很多,扯得很远。完全没有自己的观点。老师感到批改无从下手,指导也有点力不从心。问题在哪里呢?我正好读过那位语文老师写的教学论文,问题也就清楚了。因为那位语文老师写教学论文犯的毛病和他所教学生写的作文本质上没有区别,那就是泛化思维没有自己的观点。从教师论文看学生作文,语文教师如能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视,并通过反思找出症结,那么你指导学生的作文就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多快好省,反之,则一定少慢差费。我们再看另一位语文老师写的一篇教学论文,题目叫《重视阅读教学,提高写作能力》,将“通理”作为标题,虽然比较省事,但它不具有作者独到的观点。标题无比庞大,就等于没有自己的观点,其后果也会和学生的作文一样找不到话说,或者只能泛泛地说。怎样修改呢?“重视阅读教学,提高写作能力”,语文老师有这样的认识当然不错,也很好,但这样的认识不能说就是你的观点或你的见解,当然也不能说是你的独特经验。谁也不会否认教语文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必须提高写作能力。如何重视呢?怎样提高呢?你对阅读与写作有没有自己的观点、见解,或由自己的教学实践而形成的理性升华呢?这就是问题之所在。我们不妨对标题作这样的修改:《简论阅读写作教学的互动和动能》同样是讲阅读与写作,这样的标题和原来的标题区别在哪里呢?前者只是说了一个关于语文教学的大话题和不说大家也知道的一般要求,后者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明确观点,有了明确的观点,反而就能有话可说了。正文可分四部分写。一、阅读、写作教学两张皮有背语文教学的本质;二、阅读写作须臾不可分离;三、写作训练将有力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度;四、读写并重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其中第二、第三部分重点写。阐述阅读、写作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又说明它们各自又是能动的。如第二部分,可就阅读的功能分四个小标题写。1、阅读作为知识累积;2、阅读作为美学熏陶;3、阅读作为思维操练;4、阅读作为情操陶冶。通过这样的解剖,我们就很清楚写文章怎样才能找得到话说,怎样去一层一层地说,怎样才能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去说。

  俗话说,一个好的标题就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从一定意义上看,学会建立自己的观点就等于学会了拟就一个好的标题,甚至可以说学会了寻找有独特价值、有别样视角的选题。我们不妨再对比另一篇文章的标题修改。原标题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使命》,“使命”是一个宏大又有点抒情的字眼。作为一篇小小的论文,也不一定什么都要套上新课程改革。这位老师想讲什么问题呢?他无非是想讲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特点,以及现在教师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当你想清楚了到底想表达什么观点,想说明什么样的问题,标题也就出来了,修改后拟定的标题为《教师教育专业素养的问题分析及提高》,这样,论文的主体内容也就会更加明确——第一,教师教育专业素养的问题和分析;第二,教师教育专业素养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二、有效地传递信息

  写论文,写随笔和传递信息有什么关系?其实,写文章本质上就是向别人传递信息以及和别人交流思想。有效地传递信息和建立起自己的明确观点具有内在要求的一致性。那么,什么叫传递有效的信息呢?如某教育行政部门主持编写一本书,书的主体内容是“50位校长的管理智慧”。书的前言部分就是领导的序言。原稿的开头是这样的:进入21世纪,当教育越来越成为增进社会和谐,促进国家繁荣兴盛……这样写,写这样的内容当然不会错,但显然不太好。21世纪也好,社会和谐也好,国家繁荣兴盛也好,与这本书的内容不能说没有关系,但关系不紧密。作为一种信息的传递,这样的信息,对这本书和书中的特定内容和特定对象,可能是无效的。因此,修改后的序言开头就是一句话:50位校长以显著的办学实绩、独特的教育理念,以及其所在学校瑰丽多姿的管理文化成果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高素质优秀校长队伍的群体形象。同样是以一个数字开头,前者是21世纪,后者就是50位校长。前者的阐述离全书的主旨比较遥远,后者紧贴于全书的主旨及相应的内容范围。这实际上也就是我们辅导学生写作文时的切题。为什么大家都懂的道理到有些人的笔下就是做不到呢?从根本上看还是一个思维品质的问题。正如最近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发表的一篇演讲《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人才》,他在演讲中把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人才的标准分为六条,其中第一条就是“精致有效的思维和较强的写作能力。”杨玉良院士把写作能力和有效的思维联系起来,充分表明,写文章是最典型的思维活动,你的思维能力决定你的文章水平。因此,要做到用最少的文字传递出最有效的信息,就要常常锤炼自己的思维,包括从哲学的层面上,从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的三大哲学定律中寻求思维锤炼的规律。

  三、清晰地表达思想

  有观点,观点要和材料统一;有信息,信息要由观点统领,而文章所有的内容,都得通过语言的表达。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语文老师就开始跟学生讲叙事、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表达方式。如果说建立自己的观点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超然的领悟力,那么,比较清晰地把文章的内容呈现出来,那就要有较强的表达力了。

  教师写作的语言表达常见的问题有如下几种:

  1.叙事表达清晰度差,所叙之事与所悟之理逻辑关联度不强。这几年“叙事研究”很受老师们的欢迎,叙事研究总免不了叙事。叙事的选材,叙事的角度,对事件本身起承转合的链接,把你所叙之事说清楚,说得有意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说理语言没有理,如“校长要用思想揭示规律,校长不要过于自我,校长的思想结晶是盛开的教育思想之花。”一篇两三千字的文章,通篇都是口号与要求,用的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大词”,这样的文章,难免空洞。写教学论文,主体内容应该是分析性语言。要注重在分析的前提下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是重点、重头,也最重要。其实,文章中的许多小标题,如果用了分析性语言,语言表达的境界一下子就不同了。如有一位教研员,他写了一篇关于“说课”的研究文章,其中谈到说课的重要性和要求,文中分别用了三个小标题:1)符合客观实际,坚持科学性;2)掌握说课内容,重视条理性;3)、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效性。要有科学性,要有条理性,要有实效性,这样的通理谁也不会否定,但通理不是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表达是尚未分析就有结论,很正确没有说服力。重新修改过的小标题是这样的:1)精准定向的教学目标与明确具体的教学观点的统一;2)解说的清晰度和过程展示的完整性统一;3)内容设计的创新与述说技巧的统一。虽然还是原来的内容范围,但重新拟定的小标题就有了分析的含量。

  3、不恰当。文章写到极致,唯有恰当。写论说类文章,恰当更为重要。恰当在逻辑上应该是严谨的,在语境中应该是最合适的。如有一位老师写一篇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他在开头部分有意渲染“当今作文教学问题已严重到令人瞠目结舌难以挽回的局面”,这就不恰当了。再如一位老师在一篇论文的开头这样写道:“一节课45分钟的中学数学教学,最大的矛盾就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这是个标准的带有过去时代特征的用词。用在课堂教学的特点描述上,就更不合适了。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有些教师写作中的文风有问题。有的属于东拼西凑,并非自己的实践所得亦并非自己的语言所表达。这样的文章,往往结构断裂,文气不畅。有的语言表达有装腔作势、故意吓人之嫌;有的以冗长充博大,以深奥饰肤浅;有的过多过滥引用,似乎举证历历,实则形同抄书。无论是教学论文还是教学随笔,浅入浅出不好,浅入深出也不好,深入深出不好。唯有深入浅出的语言,才能真正做到清晰地表达思想。

  (姚卫伟,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全国优秀作文选》主编,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教育学会校园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江苏省考试研究会副会长,210009)

  作者:姚卫伟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20期

上一篇:2017管理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关于博览群书发表论文(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