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普法教育与法治观念的形成探讨

发布时间:2023-12-11 17:20

我们都知道普法教育讲的就是我们国家的相关法律人员给人们进行法律知识的讲解,让人们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法律知识,虽然我们国家对普法教育进行的时间很久,但是我们国家的人们的法律意识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有很多学生和人们对法律知识进行学习,并且我们国家把普法教育列为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通过普法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去学习法律知识,让人们能够遵守法律更加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但是目前我们国家很多地方进行普法教育的方式主要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讲课,学生通过去记一些法律的知识,然后进行考试,这样只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没有把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尤其是一些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讲解的时候只是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不能给他们进行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法律知识讲解。这样就会造成这些学生的法律意识比较浅薄,素质也比较低下,不能够很好的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法律知识进行了解。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得我们国家的全民普法教育的成果大打折扣,不能够使得我们国家的法律在人们心中形成一个很好的观念。 

  现在我们国家的人们大多都很信任我们国家的一些法律,目前他们的法制观念也是比较高的,他们可以对法律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也能够很好的去分明。很多人通过对法律的信仰,使得自己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使得自己能够很好的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这就使得我们国家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法治社会。我们国家在十八大上就提出了要依法治国,通过依法治国来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帮助我们的国家更好的去实现伟大民族的复兴。通过把依法治国这个方案写到宪法中,这就表明了依法治国在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中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地位也是非常高的。虽然说依法治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是如果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人都树立一个比较好的法制观念,那么我们国家就会在很快的时间内成为一个优秀的法治国家。所以说我们国家在对人们进行普法教育时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要加强公民对我们国家法律制度的认同,更好地去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国家在建立他的社会制度以及他的法律时都需要得到全体社会人员的支持和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这个国家的法律建设取得很好的发展。我们国家在对法律进行建设时要考虑到人们的利益,更好的去为人民服务。我们国家的法律制度,通过对人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与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来帮助我们国家的人们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去适应现代化法律的改善。与此同时,一个国家在对法律制度进行建立时也应该得到社会上以及国际上的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这些法律变成一种信仰,让人们对法律进行信仰充,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发展。 

  第二,从法律方面我们可以知道每一个公民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侵犯谁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去捍卫自己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自己对法律更加信仰。通过对自身权利的维护可以更好的保障我们国家的法律秩序的进行。但是目前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人不能够对法律有一个好的认识,法律观念也不是很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普法教育工作的进行,更好的帮助人们形成一个好的法治观念。 

  第三, 提高执政党党员及司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提高。 在我们国家,对一些政党人员和司法人员的法律素质进行提高,可以更好的保障我们国家的法律的执行,而且还可以给普法教育起到一个带头作用,使得我们国家的人们形成一个很好的法制观念。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人和组织都不能超过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因为宪法在我们国家是最重要的一个法律,每个人都要遵守这个法律。而且我们国家每一个相关司法人员都应该按照党的路线进行行走,而且还要不断得自身的素质培养。我们国家目前有8000多万党员,这些党员分布在我们国家各个地区各个行业,而且有一些党员的个人形象很好,他们能够更好的去带动人民群众的发展,让人民群众对法律有一个更好的信仰观念,提升我们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这样就能更好地实施我们国家的普法教育,让人们能够更好的意识到我们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性。我们国家的一些法律的建立和实施主要就是通过国家司法人员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国家的司法人员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更好的促进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 

  结论: 

  总而言之,我们国家目前应该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的培养,通过在人民群众中进行一系列的普法教育,帮助人们更好地去了解一些法律知識,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从而更好的为我们国家的依法治国的实现做铺垫。 

  参考文献: 

  [1]刘星. 中国“法”概念与现代法治观念的关系[J]. 清华法治论衡,2000,00:60-86. 

  [2]刘斌. 中国当代法治文化的研究范畴[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06:5-24+158. 

  [3]徐忠明,温荣. 中国的“法律与文学”研究述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162-174. 

  作者简介:黄广谦(1967.01)男,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济宁市,学历:大学,研究方向:法学,单位:济宁市技师学院。


上一篇:浅谈河南省农村普法宣传工作的途径和意义

下一篇: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争议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