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普法教育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共4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16:44

 

 第1篇: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普法治化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把法治提升到了新阶段。2016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科技三会”上指出,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凸顯了科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新形势下,围绕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亟需用法治助推科学普及,让科普更好地服务于法治,进一步加强科学普及的法治化,推动科协工作上水平。


  一、科普主体亟需法律的规范助力


  《科普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及其他组织应当开展科普工作。第十三条规定: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因此,广义地说,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每一个社会人既是科普的承担者也是受益者。


  (一)科普组织的主体


  科普组织的主体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各级科协组织。省、市、区(县)、镇四级均建立了组织机构,社区、村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农村科技推广、社区科普志愿服务、科技培训等成为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二是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科技社团组织。三是各级老科协、青少年辅导员协会及其他科普组织。


  (二)科普主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科普组织建立、运转、日常活动主要依据中国科协章程、学会及企业科协组织通则、老科协、青辅协章程,与法治相对照,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科普组织无强制性约束规程。从2011年开始,全国科协系统依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开展组织建设,章程从整体上规定了会员、领导机构、基层组织及经费等情况,但执行性、操作性不强。如基层科协负责人的产生,有怎样的组织程序等不甚明确。领导机构,专兼职副主席的设置,基层科技工作者的代表比例,科协干部交流成长渠道,学会、企业组织通则等都需要进一步明确或改革完善。《科普法》第三条只说了各类组织“应当开展科普工作”,“应当”二字缺乏强制性。


  2.科普组织的运转缺乏有效规范。科协章程和科普法虽然都规定了经费及资产管理和保障措施,但是停留于泛泛而谈。对于各级各类科普组织在人员、机构、场所、经费等各方面没有有效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科协章程、《科普法》、《纲要》、《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2014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虽然都规定“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但是具体执行起来,没有保障措施,科普经费的多少更无从遵循,严重影响正常科普活动的开展,阻碍科普事业发展。2016年6月22日召开的全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直面我国科普投入严重不足的现状,提出要切实增加对科普的投入,各省市县本级财政科普投入要达到人均1元钱,“这是一个基本要求,这半根冰棍钱要舍得投入”。王书坚副省长在随后召开的山东分会场会议上也提出,到2020年县级人均科普专项经费投入将超过1元钱。虽然中央、省领导明确提出,但对人均科普经费内涵的理解和执行仍有地区差异,还需进一步明确执行标准和具体方案。


  3.科普组织的活动缺乏规范保障。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对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提出了新要求。从《纲要》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学术交流、企业技术创新、反邪教到科技下乡、科普日、科技周、主题科普服务等各类群众性基础性活动,无一不与法治息息相关。一方面,活动开展没有基础保障,活动形式单一。往往停留在以活动搞活动上,缺乏法治的支撑,不能形成有效科普品牌和长效机制;另一方面,活动内容上,缺乏有效的科普政策支持和工作机制,科普资源相对单调。科普活动投入、机构、激励机制等都需要法治的保证,法治规范的缺失使得科普组织的活动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受到很大的影响,难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普工作的需要。


  (三)科普主体的规范措施


  1.《科普法》对科普主体的内涵及权利义务需要更加明确。现有的《科普法》对社会各界的科普义务做了相应规定,但对科普工作者、科普组织等相关科普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定比较概括,有的甚至没有规定,权利和义务对科普组织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法律责任体系还有很大完善空间。


  2.地方科普法治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目前,地方科普法沼建设几近空白,仅仅在有关科学技术进步、应急、地震、计生卫生、环保等部门法律规范中有所涉及,不尽全面、规范。


  3.部门法需进一步明确和界定科普工作。《纲要》的实施需求在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普工作格局,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部门各单位的科普职责和任务只有用法治加以规范,才能进一步提高科普的重要性,增强重视程度和落实力度,才能建成行之有效的大科普工作体系,才能更好地形成工作合力,凝聚科普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发挥科协应有的作用,提高社会地位。


  二、全民科学素质提高亟需法治助推


  (一)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是基础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目前,青少年的科学素质状况不容乐观。科技教育观念需与时俱进,内容方法比较单一,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其重点在于,一是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高校科学基础课建设,系统提升学生科学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二是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探索科技教育校内外有效衔接的模式,推动建立校内外多种科技教育体系,实现科技教育活动在所有中小学全覆盖。三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均衡配置科技教育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推进优质科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强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要加强青少年科普法治、青少年科普中心建制、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制度、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奖励等相关政策的规范约束,完善青辅协章程,着力使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建设在法治的轨道上不断前行。


  (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难点


  农民是我国人口的主体。目前,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广大农民享受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公共服务的机会远低于城市居民。2015年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素质水平提升幅度较大,农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仅由1.51%提升至1.70%。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在个别地区,生产发展了,农民生活富裕了,愚昧迷信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同时,农村往往重人治,轻法治,重守法,轻用法,重信访,轻法律。因此,法治的难点也在农村。《纲要》提出要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要实施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和《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指导面向农民的各类科学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下乡活动,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绿色殡葬等科技知识和法律理念,传播科学理念,反对封建迷信,提高农民健康素养,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推进科普与法治资源共建共享,把法治与科普很好结合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三)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是关键


  目前,我国每年有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务工,这一劳动群体将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全过程,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前行。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的意见》,按照《纲要》要求在广大城镇、社区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以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的培养培训为重点,深入开展“大国工匠”、“最美青工”、智慧蓝领、巾帼建功等活动。《企业科协组织通则》实施时间较早,仅19条指导规范,对企业科协的主要任务简单规定了10个方面,仅对“讲、比”活动、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科技咨询、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作了简单规定,缺乏明确要求和具体规范。新形势下,要着力加强安全生产、信息技术、职业技能提升等知识和观念的广泛普及,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生产和健康生活能力,促进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提升。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科协组织工作通则》、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制度规范等,在法治的框架下着力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的提升,要在提升科学素质的工作中,將法治贯穿始终,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是重点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科学执政、科学管理水平,并对全体公民提高科学素质也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和影响。“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诊法治国,依法治市,领导干部是关键,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依法行政、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据调查,目前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排在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之后,甚有个别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低下,不按科学规律办事。对于领导干部,重点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科学治理和科学决策能力、科学生活素质,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科学理论的教育,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开展科技革命、产业升级等前沿科技知识的专题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的培训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更好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其将改革实践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推动改革和依法执政的能力。


  三、科普客体亟需法治的推动完善


  从哲学上讲,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从法律上讲,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在这里,科普的客体,认为目前主要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普资源开发及科普保障条件建设。科普同法治都属上层建筑范畴,物质基础深厚扎实了,上层建筑才能赖以发展。


  (一)科普基础设施需要法治的保证


  科普基础设施作为科普活动专用的基本硬件和服务平台,是开展全民性科普宣传和教育的客观基础和物质保障。《科普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应当将科普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应当加强利用、维护和改造”。《纲要》提出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三大任务,出台了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近年来,各级科协着力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大力实施科普村村通、科普社区通、数字村村通及流动科普平台建设工程。各地市科技馆建设不平衡,县级科技馆建设刚刚起步,与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不相适应。解决此问题,须将科普场馆建设纳入法治轨道,出台与地方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馆建设标准,制定科普场馆运行法规制度,切实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及服务管理。出台科普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办法,组建专业队伍,培养高素质科普场馆专家和人才。省《纲要》“十三五”实施方案提出,加快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有一半左右的区县建设启用县级科普场馆。这将有力推动地方科技馆建设,但具体如何落实还需有效措施制度保障。


  (二)科普资源开发及共享需要纳入法治框架


  《纲要》提出,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繁荣科普创作。科普产品主要包括科普图书、科普报刊、科普广播、影视、科普戏曲作品、科普游戏及科普产品等。今后重点主要是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推动实现科普理念和科普内容、表达方式、传播途径、组织动员、运行和运营机制等服务模式的全面创新。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供给能力,提升科技传播能力,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落地应用,定向推送科普信息,满足公众个性化获取科普信息的需求,提升精准科普服务水平。同时,研究制定科普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以及技术标准、规范,促进科普产业健康发展,大幅提升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有效支撑科普事业发展。科普资源的开发共享涉及科技、知识产权、著作权、物权等很多相关方面的法规政策,需要不断跟进完善,多方投入和支持,才能顺利推进。


  (三)科普保障条件建设亟须法治先导


  开展科普事业,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主要需三方面的保障:科普政策法规的完善、科普经费投入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其一,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纲要》指出,完善政策法规,明确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用法律和政策来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发达国家管理上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和经验。《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事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一方面,要为科普提供法律依据,对科普的基本内容、方式、性质、组织管理、职能定位、社会责任、经费投入、设施管理、法律责任等给予明确;另一方面,要为科普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如政府积极组织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指导督查或纳入党委政府工作规划、作为工作考核指标等。其二,加大经费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是科普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没有投入,科普规划再宏大、计划再可行,都无法启动和实施,其目标也无法实现。经费投入的多少与科普的绩效一般來说呈正相关,投入越多,成效也就越大。科普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长期的投入,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水平相适应,与公众科学普及需求相适应,力求最优化的投入。同时,也要出台相关政策,把其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指标,提出各级政府科科工作的投入参考值,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其三,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科普必须有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经过长期实践,我们已经形成了由政府统一领导,科技行政部门制定规划、督促检查、积极推动,各级科协作为组织开展活动的主要社会力量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组织系统;已基本形成一支专职人员以科协工作者为主,兼职人员以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等为主的专兼结合的队伍。今后,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大力培养科普专门人才。同时,要关心科协干部成长,把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和科技工作者认可度作为干部考核晋升的重要标准,推动加大科协系统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干部双向交流力度,调动科协干部谋事干事的积极性。切实加强科协组织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健全防止和克服“四风”问题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两学一做”等主题教育活动,健全高效优质服务、廉洁清正干事的制度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断推进科普事业顺利发展。


  科学普及是一项长期的社会事业,功在当代,利在长远。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持续发展,牵动全局。我们应该不断推进科普的法治化进程,让法治为科普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推动科普工作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现新发展。


  作者:王鹏

  第2篇:总结普法教育经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


  为了进一步增强员工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近年来,我们按照公司关于在系统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具体要求和部署,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坚持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相结合,深入推进公司依法治理工作,使广大干部和职工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律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公司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维护公司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公司2016年来普法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法律事务工作机构,全面提高法务人员业务素质


  公司在领导班子成员中已明确专人分管法律事务工作,并由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执业律师资格的专业人才担任,归口管理公司法律事务工作。分公司领导班子中明确指定了分管、负责法律事务工作的人员。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分公司,已经设立法律事务科(室),配备1至2名专职或兼职法律事务人员,在制度、程序、时间等方面保障法务人员参加决策会议、会签、出具法律意见书,并将法律审核作为业务流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施工合同及与之相关的补充协议、内部承包、联营承包、工程分包、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劳务分包等合同均已纳入分公司的合同评审和法律审核范围,全面做到了应审必审,有效防控、化解合同风险和法律风险,均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截止2016年,法律顾问专职率达到75%、法律事务管理人员持证率达到90%。并积极组织法务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参与业务培训及考试,并鼓励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加快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法律人才,加快提高法律工作队伍素质和依法治企能力水平。法律支撑能力与服务水平有所提升。


  二、全面发动宣传工作,普及法制思想、建设企业法制教育体系


  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归根结底是通过法制宣传教育,达到领导班子及成员依法行政,员工法律素質提高,从而推动公司经营、改革和发展的目的。为了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公司法律办按照公司“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抓好宣传发动,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具体的普法培训措施,加强法律事务的培训工作。2016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法律风险防范知识培训:每月生产会上对参会领导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提升领导对法律风险防范重要性的认识;组织了4期专题法律事务培训,共计培训人员645人,提高了企业全体员工的法律风险防控意识;针对法律风险防范工作重点的项目部,法务处到来宾职教园项目开展了“法务进工地——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专题培训,与项目管理人员交流法律风险防范的措施和方法,受到项目管理人员的一致好评。并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对外地项目部员工的培训采取同步视频,很好地达到了培训效果,通过张贴各种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等有效形式的宣传发动,大造普法声势,让员工入耳入脑,在理念上接触、认识、理解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从而对依法治理工作有一个总体、概括的了解和认识,做到人人知道,个个明白。同时组织各分公司在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措施和目标的基础上,将普法教育目标分解到班组、岗位、个人,让员工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怎么做,使普法有了非常扎实的群众基础,为普法工作取得成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抓规划和责任落实


  协助公司党政领导根据在公司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具体要求和部署,结合本公司实际,针对建设企业员工多、岗位分散、生产任务重和员工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按照突出重点,责任到位,分层施教,严格考核的思路,制定了公司各年度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各年度工作计划,从指导思想、对象内容、步骤方法、进度安排、工作职责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并将普法工作的工作指标通过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的“一把手”身上,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党群工作部(含宣传、工会、组织、纪检监察、法律事务)、办公室(含保卫、综治、安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积极配合,各有侧重,共同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在普法教育工作上,坚持做到年初有部署,年内有检查,年度有总结。


  四、抓普法宣传员的培训


  根据我公司在“一五”至“五五”普法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在“六五”普法中我们高度重视普法宣传员队伍建设,并以此带动全公司普法工作的进行。在普法宣传员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党群工作部负责人、党(总)支书记等组成的普法宣讲队,深入到各基层进行普法宣传,加大了普法工作的力度。为了更好地发挥普法宣传员骨干作用,提高他们的水平,公司在购置一些法律书籍、宣传学习材料和音像材料的基础上,还邀请有关专家来公司进行专题辅导、培训、以案说法,提高了广大员工的整体素质,使普法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大力宣传,努力建设一支知法、懂法、守法的员工队伍


  经过今年的普法宣传教育,公司广大员工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大家在学法的同时,也学会了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把法律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深切感受到了在法制社会法律的重要性。一年来,许多员工自觉地用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如房屋产权问题等都能通过法律公证、诉讼、判决来解决纠纷问题,把学法和用法很好地结合起来,对社会文明和进步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公司领导班子及成员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自觉坚持学好法、用好法。党委中心组在制订各年度的学习计划时,安排了不少于10学时(其中集中辅导不少于6学时)的法律知识学习和讨论。并认真做好记录。在学习内容上结合工作实际,将行业法律法规、基本法律知识与政治理论学习穿插学习,加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保证普法工作落到实处。如在学习《公司法》、《合同法》的过程中,党委领导们深刻感到《公司法》、《合同法》为办好公司提供了很好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曾多次分专题学习,并就公司领导、各部门的职能、职工的权利和义务、工作的任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把办好企业的思想统一到法的精神上来。为保证学习质量,中心组在分专题进行讨论时,多次吸收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共同提高认识、明确任务。通过“两个条例”等的学习和讨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拒腐防变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在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同时,注重对中层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经营管理人员、经营业务人员的普法教育工作。通过发放学习资料、看录像片、公司局域网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先后组织员工学习了《劳动法》、《工会法》、《安全法》、《消防法》、《合同法》、《计划生育条例》、《公司员工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学习教育,公司员工遵纪守法的观念和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水平以及依法维权的能力明显提高,年内劳动纠纷和各类安全事故明显减少。同时,公司还加强青年职工守法教育,积极参加辖区“严打”、“扫黄”、“除黑”、“禁毒”等专项整治斗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保证了公司员工犯罪率为零。


  (三)在法制宣传教育上,除了进行必要的集中学习外,更多地采取员工喜闻乐见的各种宣传方式来普及法律知识,使法制宣传方式方法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搞好四个结合。首先是普法集中学习与分散教育相结合。在普法教育中既有集中学习,又有分散个人自学。其次是普法教育与春节文艺表演相结合以更好地增强教育效果,寓教与乐。同时根据员工特点,进行形象化教育。如组织观看法制录像片、进行消防演练等扩大了教育面。三是普法教育与开展各种有益活动相结合。如组织员工参加“百家网站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纪念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80周年全国职工知识竞赛活动”、“企业文化建设知识竞赛活动”等员工喜欢的法制宣传活动,寓普法教育于知识竞赛之中,强化员工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四是普法教育与创建安全合格班组相结合。


  六、提高认识,正确处理普法依法治理同其它工作的关系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首先明确了普法依法治理必须紧紧围绕公司经营发展主题;其次,明确了普法依法治理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即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思想政治工作要为普法依法治理提供正确的导向和可靠的思想保证,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第三,明确了普法依法治理同经济工作的关系,要求开展普法依法治理要紧密围绕生产经营工作这个中心,着力于深入推进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和公司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突出普法依法治理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四是明确了普法依法治理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把法制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七、强化管理,把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加强依法治理的根本


  在普法工作中注重学用结合,逐步推进依法治理,为公司的改革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从抓制度入手,确立了有效的考评机制。为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公司对原有机构进行整合,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公司各职能部室已基本达到公司提出的“互相配合、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精干高效”调整要求。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入WTO的要求,我们制定和完善了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劳动纪律等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制度体系,全面加强了企业管理。一年来,公司清理、建立和完善了管理制度项。通过局域网,员工可以了解公司管理的最新动态。将公司的理念融入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公司的经营思想、价值观年潜移默化地为员工接受,继而转化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塑造职工队伍形象。制定职工职业道德规范、职责范围、岗位标准,对职工的行为做出明确要求,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考核,促进了行为养成。


  (二)切实依靠员工办公司。一是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通过职代会讨论和审议公司重大决策,开展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方式,充分发挥职代会在公司领导班子建设中的监督作用。二是推行厂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公司制定了厂务公开实施办法,把厂务公开纳入依法治厂、民主管理的轨道。以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制度对公司发展规划、重大改革、工程招标、重大投资、经济责任制方案等重大事项,及时公开发布,接受民主监督。


  (三)实现管理程序化。为实现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公司逐步建立了信息反馈制度,健全了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全面推行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由于公司网络和调解组织网络健全,治安防范工作落实。一年来未发生影响公司、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八、很抓落实,促进公司“三个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由于在今年的普法依法治理过程中坚持不断创新,努力赋予普法依法治理的新内容,坚持不断探索,认真研究加强普法依法治理的新方式、新方法,使公司的三个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起色,员工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普法依法治理的自身效果对公司经济工作的促进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主要表现在:2016年公司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再创历史新高;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形象日趋突出,可持续发展根基更加牢固。可以说,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开创了公司发展的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使“三个文明”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总之,普法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公司日常经营生产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总结经验,查漏补缺,摈弃不足,发扬成绩,争取将以普法工作推动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更加富有实效,为推进公司的依法治理进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陈永

  第3篇:健全公民普法教育机制分析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议讲话中将实现“法制中国”工作项目带入了人们的视野。随之进行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未来普法工作的具体工作目标,进一步将“健全社会普法教育的教育机制”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通过提升国家全面统筹力度,科学合理地整合各方能量,深入发掘教育资源,改革传统的教育手段,将上述有效途径完美融合和深入发展,逐步健全、提升我国全体公民的普法教育机制。伴随着全面推行“依法治国”方针的实施程度的不断深入,在我国,法制已逐渐地成了公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中处处都有“法”的存在,法治的存在在保障了人们权益的同时,也明确了人们的义务、规范了人民群众的言行举止,目前来讲,法治已经逐渐成了深埋于我国公民日常的一种生活模式。


  1.普法教育机制的构成


  普法教育,即国家针对公民进行一定的有关民主观念、法制思想以及法律知识的全面法律普及、传播工作,进而使得我国公民能够依法行使其自身权利、履行其义务等各项事物的全民化综合素质教育。一般情况下,普法教育机制包含三个方面:主体、客体以及教育、傳播渠道。普法教育的主体一般是指普法教育的组织者(例如政府、普法宣传机构等),由它们进行针对民众的法律知识传播;客体指普法教育的受众,即被教育者,任何的我国境内的公民都是普法教育的被教育者;渠道即传播、教育进行的方式、方法。而在传统的普法教育机制中,其运行过程主要由组织、运作、创新、评估、保障共五种机制共同协调、运作而成,其运作过程如图1。


  2.健全我国公民普法教育机制的基础原则


  我国会议强调:“要全面推动树立社会法律观念,深入推广、宣传法制教育,将普法教育纳入国民全面综合素质文明创建内容”。改变传统的“用则学,不用则不需要了解”的观念,将法制融入到居民社会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去,明确政府等职责部门进行普法教育的目标,不再局限于单纯地将法律传播出去,更是希望社会公民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努力在社会范围内向公民传播法律、法规知识以及法制文化精髓,进而在社会上形成学习、维护、应用法律的良好环境。其普法教育原则如下。


  2.1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精神、文化


  从精神上弘扬具有我国特色的法制精神,将培养新型的法制文化作为我国未来普法教育机制构建的重点工作,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实处,严格督促我国各行政执法部门对法律的落实、执行情况,避免“法律处置、评判不公”等事件的发生,将法治理念和依法精神从真正意义上传递给“当事人”,从而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的途径表现其合理诉求、并针对其合理诉求予以法律上的支持,保障事件“当事人”的权益不受各方侵害,从而树立社会大众对法律体系的坚实信仰,逐步养成当其面对问题、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便是通过法律渠道去解决问题从而得到令大家满意的结果,这对于成功的构建公民普法体制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2.2全面发挥道德与法律间的相互作用


  “坚持将依法治国有机地与以德治国相结合。”首先,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可以有效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纷争,从根本上改善社会的整体环境。与此同时,良好的社会群众道德素养又可以为顺利地实施法律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所以应该充分发挥道德在推进法治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公民们的道德、法律意识,进而充分将道德与法律融为一体、合二为一。


  2.3将法律融入居民生活的点滴


  “人民的权益需要法律的保障,而法律的权威需要人民的维护。”普法教育不应该是“大吹大擂”的表面工程,而是应该切实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工程,操之过急往往只会适得其反。现阶段,虽然我国极力建设法治社会,但针对群众的普法教育不能因为急而没有“章法”,相关普法教育机制的建设应该融入在公民素质教育的点点滴滴中,与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做到将法成为居民生活的习惯。


  3.目前我国公民普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实施普法教育的主体比较单一


  就目前来说,我国目前进行普法工作的主体比较单一,这对于未来开展针对全民范围内的普法教育便是大大不够的。目前,我国进行制定全民普法常识以及组织公民普法活动的主要是归属于司法部门的全国普法办,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们不可否认政府部门在推广普法教育的效率、计划性等方面优势十分明显,但是其中仍旧存在许多不足,其中最明显的便是其过于重视理论的灌输,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体系对法律多元化的需求,其灌输角度往往也是站在政府角度,实用性不强,导致民众虽然进行了普法教育,却无法在实践中将普法教育中普及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实处。


  3.2普法教育过程中沟通受阻


  其次,影响我国普法教育推广的问题便是在传统的普法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相应的沟通。现阶段我国进行公民普法教育的机构大都是政府行政部门,其将普法教育课程的定位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这种“不平等”的阶级,这种阶级观念的存在必然影响两者之间的沟通、合作甚至严重情况下会使“受教育者”产生抗拒心理,从而使得普法教育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3.3普法教育浮于表面,没有适应民众实际需求


  由于我国普法部门习惯于在普法教育的计划下达后,对所需普及法律的教育集中通过“任务”的模式通过各种渠道(例如向民众散发普法杂志、举办普法教育宣讲会、政媒合作等)突击性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普及工作,虽然该工作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法的接触面,但是民众很难对其的实质进行了解,这就使得法的普及工作浮于表面,看上去得到了开展,但实际效果不佳。


  4.健全针对我国公民普法教育机制的优化对策


  4.1将普法教育纳入党政培训体系


  首先,如果想要将普法教育机制健全就必须增加政府等职责部门对其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在各行政职级的党校、继续教育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设立有关课程的方式,并在学期结束针对开设的普法课程进行定期的能力考核,从实质上令管理人员将普法教育重视起来。例如,在实践中,一方面可以对新入职的公务人员进行有关法制普及的集中教育,将其作为其上岗之前的“必修”课程;另一方面,针对新任职的领导干部定期进行普法教育讲座,通过对过去事件的案例分析,进而做到用实例来解释法律,从而达到普及法律知识“警钟长鸣”的效果。


  4.2将普法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过程


  坚持以青少年为主体,进行系统的普法教育工作。青少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提升我国青少年整体的法律、法规观念,是我国目前普法工作的重点。首先,通过提升改善我国教师团体的整体法律水平,定期对执教教师的法律水平进行系统性的培养,从教育者入手改善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法律作为未来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其次,应用妥善的普法教学方式,增加课程的吸引程度,使得学生在学习普法课程的过程中“感同身受”,从而使我国的青少年学生真正的接受普法教育的理念,并将其融入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将普法教育的效力最大化。


  4.3坚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法教育课程


  明确城市与农村的根本性区别,根据地方特色建设最为适合地方的普法教育工作,加大普法工作的团队建设,适时的引入专业技术性人才,用专业的人员使用专业的方法来普及专业的知识。与此同时将传统的普法教育手段进行改革、创新,充分的考虑当地民众的实际生活情况、生产工作习惯等客观情况,尽力将普法教育贴近生活,从而便于群众接受。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全面推进法治社会的工作进一步深入,改革、健全公民普法教育机制势在必行。


  作者:肖平

  第4篇:基于PHP框架技术的普法网站设计与实现


  我国为了法治能够深入人心,创建了一个普法网站系统,以这种创新的方式加强对法律的宣传力度,扩大法治的在我国的影响力,提高法治在人心中的地位。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四五普法”规划的实施进程。在“四五”普法的时候,法制的重要性在逐渐上升,宣传方式也从口头变成了网络,建立了许许多多的普法网站。但是,这些普法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看重建轻视轻运营看重内容轻视交互。仅有少数网站会有法律咨询服务,像中国普法网。ASP为大多数网站所采取的技术,还有一些网站采用jsP,ASP等技术。这些目前较为流行的动态脚本语言还存在着问题,像网站单方面,不及时更新。这些问题会使访问者对网站的兴趣降低,普法效果会差很多。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分析我国网络普法工作的优缺点,针对其不足之处,设计并实现一个能为人民很好服务的普法咨询服务网站。


  框架技术


  PHP与其他普通的脚本语言相比较之下,其突出的优势就是它具有开源并且完全免费的特点,这个特点体现出开发成本门槛很低。PHP程序还具有开发效率高、运行速度快、语法简单、开发成本低、跨平台性强等特点。软件开发的快与慢与PHP框架有直接关系,软件开发快的同时效率也可以保证,这对于程序的管理也十分重要,这样就降低了开发人员重复操作的繁琐步骤。PHP开发框架的出现,为网络程序设计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去建立有创新性的网络程序,取代了重复而编写代码方式。PHP框架技术主要包含MVC模式、模板技术、缓存技术等。


  1.1MVC模式


  MVC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它可以利用模型、控制器以及视图的特殊方式,来将Web系统的流程方向、数据处理和内容体现这三方面抽象内容具体化。其中模型用来处理程序中的数据内容,保证数据的逻辑、顺序清楚。另外,模型还负责对数据进行输出和存储,这也是很重要的应用方式;视图是用来对程序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当然,视图应用的前提是模型的创建,据内容显示,可以看出视图与模型缺一不可;控制器是用来处理程序中用户交互的,控制器从视图上获取数据,从而控制用户对数据的输入,最后向模型发送数据,构成一连串的流程。MVC模式清晰的分层体现,可以对十分复杂的程序进行很好的管理。例如,就像用户可以顺利地完成视图设计,就算没有任何业务逻辑思维也可以,并且可以把应用程序的测试很简单的完成,还减少了用户的担忧。因为MVC模式有分层技术,这就使得分组开发变得简单许多,这会使开发人员节约很多时间,他们可以同时进行开发视图、控制器逻辑和业务逻辑。


  1.2模板技术


  在MVC模式的视图层,一般会有一个模板解析引擎存在。模板解析引擎有着相比其他引擎较为简单的语言,因为还有一些其他的引擎会直接使用PHP语言。初始的设计人员通常都以模板语言作为模板设计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初始设计人员的学习成本。当系统运行起来时,模板编译将作为模板解析引擎的为执行脚本文件,PHP语法将作为引擎的语言。


  1.3缓存技术


  缓存技术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例如,性能问题、稳定性、可用性等。缓存技术首要解决的就是性能问题,它将系统对应的数据自动的储存起来,这样可以不用对数据进行重复的创建、处理和传输,主要针对不改变的数据。在地区编码等,缓存技术的能够高效的提升网络程序的反应速度。这些都体现出此技术高性能的特点。稳定性是缓存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此项特点体现在相同的应用中,针对同一数据,在逻辑服务和用户功能实行多次请求时,稳定性就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但是当在用户人数过大的情况下,如果对每个用户的每次请求都进行回应和处理,这样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消耗,造成浪费,也同时造成系统的不稳定。可用性也是缓存技术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系统运行时,可能会遇到数据信息的服务意外停止的情况,如果使用了缓存技术,可以大大的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让系统继续正常运行,最终达到提高系统可用性的效果。


  2.系统设计


  2.1功能需求


  1)文章的管理功能,对频道可以进行任意的删除、改写、创建等,自由调整网站频道,对文章有编辑和发布功能。另外,还支持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格式。


  2)咨询平台,作为本站的不一样的地方,为了打造一个咨询法律问题平台,人们注册账号之后可在咨询平台里提出法律问题,在本站注册并认证的法律专家就能回答问题,确保咨询的严谨。


  3)投票功能,普法网站可对某个事件向网站群众发起投票。


  4)管理功能,后台入口登录处才是管理人员正确登录的入口,登录后才能进行其他操作。管理员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和验证码登录到系统后台。管理员和超级管理员是划分系统管理员用户的两种类型,系统管理员拥有的权限很大,而一般管理员只能由超级管理员赋予权限。赋予之后才能使用,超级管理员可以添加、编辑管理员的信息,权力很大。


  2.2系统设计


  Mvc模式编程成为网络系统的指导思想,为系统服务的是PHP框架开发的普法咨询。系统请求控制器的方法是通过“路由功能”,控制器解析用户请求响应后以特定视图方法并将处理结果,然后会展现在用户浏览器。系统由咨询子系统、文章子系统、留言子系统、投票子系统和用户管理五大子系统组成,在服务器端运行。


  3.结论


  本文具体说明了如今普法网站的优点,当然还有一些不足,这些网站只注重内容而忽略了互动环节。由此可见,建设一个新型的普法网站多么重要。但网站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目前系统还没有明确的等级,系统没有对用户访问轨迹进行记录,很少有微信和微博等互动系统,这些功能以后会慢慢的实现。


  作者:刘伟婉

上一篇:法理学制度思考分析本科论文(共4篇)

下一篇:票据法性质比较理论辨析论文(共5篇)